毕竟是一个省会的知府大人,他能动用的势力,还是很多的。
滇州府知府悠悠道:“您还记得,我是哪里人吗。”
“哪里?”
这位知府笑:“本官是闽地的人。”
在纪元让人写出《梯田水渠修建手册》,并送到云贵闽川等地时。
他就对纪元很有好感了。
他的家乡也有很多山,也有很多水。
却没有这样的好方法。
纪元带着宁安州的人做出方法,总结了经验,还分享给所有人。
作为出身山地的知府,纪元在他这,已经是自己人了。
知府笑容忽然停止。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纪元在走自己的道时,连他这种跟纪元不熟的人,都自觉帮他开道。
好一个天下为公。
好一个天下人都会帮忙。
那些圣贤书在脑子里翻来覆去地过。
还真让人变成现实了。
滇州府知府跟徐大人相视一笑。
他们自愿,为纪元“保驾护航”。
能成为天下为公的一分子。
也是一种荣幸。
九月二十八,纪元等人送走徐大人。
这次徐大人不再绕道滇州府,而是直接从更近的武新府出发,到时候一路坐船回京城。
自然是为了更加安全,而且这里坐船要比山路快不少。
滇州府的知府却并未直接离开,而是把手下得力干将拨过来不少。
一方面有纪元的号召力,还有知府大人的亲信。
他倒是要看看,谁敢阻拦纪元改变镇南关。
镇南关权力交锋显然不算太有波澜。
可暗地里,不少人对纪状元的想法有了改变。
统一意见是。
这个人不好惹。
都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善斗者也是如此。
都以为纪元跟镇南将军的争斗会你死我活。
实际上?
实际上人家稳坐钓鱼台。
这对合作者自然是好的。
好在,滇州府大部分商贾,都是他的合作者。
百姓那边,则对这些毫无所察。
在他们看来,就是镇南关将军犯错,朝廷不满意。
这么说的话,其实倒也没错。
只是少了纪元借着皇上稍稍不满,便小题大做,把人赶走这档子事。
其实就算知道了。
大家在乎吗?
不在乎的。
大家在乎的,是扣在镇南关的耕牛,终于可以拉回来了!
那六家养殖场从欲哭无泪到伤心欲绝,甚至后悔来宁安州做买卖。
现在呢?
不后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