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想起一样装备——火箭筒。
那可是个好东西。
体积小,扛着就走,威力大,厉害的能直接穿透敌方的装甲车,还能打击坦克、步战车、有生力量、野战工事等多种目标。
假如一支部队投送至敌军后方,战士们一人扛一个火箭筒,目标小,就用猎豹轰,目标大,直接上火箭筒,唰唰唰,打完就跑,还减轻了负重。
火箭筒不仅方便携带,造价还不高,对空降部队来说,比反坦克导弹可好用多了。
孟秋想起前世的一个玩笑话,说是我军战士诉苦,你们看,我们华国日子苦啊,几十年前,一个班只有一支枪,现在还是如此。
其他国家看着华国的演习视频,怒而拍桌,说这话前,你们要不要看看自己背上扛的是什么?我们用枪,你们直接上火箭筒,有这么欺负人的吗?!
想到这里,孟秋忍不住乐了。
何教授和朱教授看她,朱教授道:“怎么着,这么稀罕‘猎豹’,看着看着还偷笑?”
孟秋忍笑:“我想到一个好东西。”
她简单说了一下火箭筒,又从火箭筒想到了另一样东西:“还有自行火箭炮系统。”
“自行火箭炮系统?”
“嗯!”
自行火箭炮可不是现在才有的,苏国的自行火箭炮“喀秋莎”在二战中打出了风采,打出了威风,可以说是声名远扬。
后来m国进一步研发了多管自行火炮系统,威力较“喀秋莎”更上一层楼。在后来九十年代一场著名战争中,m国的那款自行火箭炮系统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
据官方报告记载,当时m国的一个自行火箭炮排打出了一个自行榴弹炮营的威力。要知道,前者不过三辆自行火箭炮车,而后者足有两百八十八门炮。
其威力,可见是非同凡响。
何教授道:“走,咱们去办公室详细说说。”
三人转战办公室,路上,何教授又叫人去喊了几个人过来一起听。
后勤把茶水送过去,陈科长看到,说:“我带过去吧。”
他一手提着热水瓶,一手拎着一个篮子过去。
“这一盆是生菱角,这一盆是熟的。”到了办公室,放好热水瓶,陈科长从篮子里拿出两个搪瓷盆。
他道:“正好你们要开会,边开边吃。”要是在实验室,还吃不了了。
朱教授瞅了一眼,打趣道:“哟,壳都剥了,我们陈科长还真是铁汉柔情啊!”
陈科长笑笑,上午说到菱角,把许同志她们俩送到宿舍,他就去摘了,一半直接剥开,另一半送去食堂蒸熟。
孟秋同志上回做的金属探测仪,部队里改造成了探雷器,帮了大忙,金属探测仪很敏锐,在排雷工作中,大大减少了他们工程兵的伤亡。
陈科长作为一个从部队出来的,很感谢孟秋同志。
菱角而已,他打算下午就去找战友弄乳鸽,务必让孟秋同志在离开之前喝上乳鸽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