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着头,再给父亲的左眼仔细上药,他接道:“爹,明日是我与曦珠合出八字,娘定要往寺庙去,我想跟着过去一趟,拜一拜……岳丈岳母。”
第一次出口这两个词,稍显愚慢。
卫旷听罢,摆摆手道:“你还好意思叫出口,他们将女儿托到咱们家,被你这个混账玩意给拐了,合该去拜拜。”
*
翌日大早,九月六日。
天光熹微时,杨毓便将府中的庶务交给长媳,带着曦珠和卫陵前往法兴寺,小女儿卫虞也跟着一起。
一路坐马车,颠簸行在山道上,终到了寺里,被早等候贵人到来的和尚,恭敬地迎进禅房。
里面正端坐一位长须善目,身披袈裟的尊者。
做着贵门的生意,智源大师早闻得镇国公府那桩事的风声,虽奇怪卜吉八字的怪异,但现下瞧国公夫人看重的神情,自然只能笑地说美满。
杨毓便也笑地让元嬷嬷收回两份八字,吩咐捐两笔银子。
一笔给寺庙,另一笔单独给曦珠父母。
且说议过后,她才走出禅房。
又在主持的带领下,看诸多和尚在两盏长明灯前,诵经燃香,祷告地做着法事。
一片肃穆的木鱼敲钟声里。
杨毓接过一炷香,对着释迦佛像前的明灯,默念告知两个孩子的亲事,而后将香插.入炉内。
卫陵跪在蒲团上,沉肩端肘,手中持香,弯腰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曦珠在旁瞥看着他们,微抿紧了唇。
法事做完时,将过晌午,众人用完斋饭,稍作歇息,杨毓又去为此次出征的长子及小儿子祈福。
曦珠与卫虞一道同去。
等启程回城时,已是申时末,天色有些暗了。
马车里,杨毓握着曦珠的手,笑道:“再明日把聘婚书予你,先把亲事*定下来,现你孝期未满,卫陵他又要往北疆去,等这两事都结束,到时我与他爹将该有的礼,都会补全给你,必然不会委屈你。”
曦珠看着姨母脸上的愧色,也乖巧地应下了。
“我都明白的,会等三表哥平安回来。”
傍晚的秋风吹起菘蓝的帷裳,翻露一角车外的景象。
夕阳漫遍天穹,映落叠嶂群山的秋林。
橘黄霞光洒在身穿碧城暗花锦袍、揽缰驾马的人,在他轮廓分明的脸线渡上一层柔和的金光,在忽觉斜对的视线,侧过头来,看见是她,朝她挑眉笑了笑。
曦珠也对他扬唇笑了下。
将颊畔被风吹乱的发丝,挽到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