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节(2 / 2)

董卓或者说整个凉州武人,范围再大一些可以将西域武人也包括进来。

这些人对皇权是没有那么敬畏的。

皇帝又怎么样?

胡人会少砍一刀吗?

对皇权都没有那么敬畏的情况下,对所谓的二元君主,就更没有什么认同。

举荐董卓的士人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厌恶他,不再和董卓有什么往来。

这些凉州武人是典型的只认自己手中的刀子,若是皇帝知道这一点,不知道他还会不会重用董卓。

作为护羌将军和凉州刺史,董卓身上的干系重大。

凉州一直以来就是汉羌杂居,之前不显是因为长安屯驻天下精锐。

等到首都迁往洛阳之后,朝廷的注意力不再聚集在西北,就渐渐开始混乱,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是羌人和汉人之间有矛盾。

汉羌是真正的同源,尤其是对洛氏这种周族来说,但是现在不是周族之世了,而是汉人的天下。

另一方面就是边境武人故意生事,以邀功请赏。

这实际上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边境武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是边境安宁,国泰民安吗?

当然不是!

除了少数觉悟极高的将领之外,谁信这些武人为国为民,谁就是傻逼。

镇守边境的唯一目标就是立功,在战争中攫取升迁的资本,如果没有战争,那就自己挑起战争。

至于挑起战争之后,死去的那些人,这些武人可不会在意,甚至还会觉得,这明明是立功翻身的好机会,不识好歹。

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打仗的。

所以擅起边衅,一直都很让人诟病。因为这实际上相当于以权谋私,用国家的资源和他人的生命,来给自己的公卿之路添砖加瓦。

董卓从入仕以来,他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往上爬。

虽然他不知道爬到什么地步算是结束,但是以他目前的地位,刺史乃至于太守都不能让他满意。

要一个州牧才算是合理,就像是当年陈蕃被任命为幽州牧,只身入幽州对抗东燕国那样。

唯一的问题是,汉廷有三互法,所谓三互法,极其复杂,其中有姻亲等等各种计算,但最一开始的三互法,很简单。

即官员不得在籍贯地担任最高长官,即不得在本县担任县令,不得在本郡担任太守,不得在本州担任州牧。

董卓他是凉州人,根据三互法他不能当凉州牧,这让董卓有些发愁。

在董卓的崛起过程中,这种挑起战争的事情太多了,他不仅仅是和羌人打仗,还和西域打。

只要西域的国主不服从他,他就安上一个造反的帽子,然后直接打过去。

最新小说: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男主怀了我的崽 我,活阎王毒士,女帝直呼离谱 穿为偏执主角的反派黑月光 人在大唐:我能具现一切 穷途末路 摆烂,摆烂,摆烂!!! 神明的恋爱游戏 锦绣嫡女倾天下 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