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节(2 / 2)

他在族中的人格魅力也极高,族中子弟都服气他,愿意以他为首。这就是曹操的本事,是很多人都学习不来的。

沛郡身处中原,自然是太平道起事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早在太平道刚刚起事的时候,曹氏就已经开始悄悄的募集乡勇抵抗,曹氏族中子弟颇为优秀,有不少作战相当勇猛之人。

从勤王诏书传到沛郡的那一刻,曹操就明白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他为朝廷尽忠的机会到了,家族翻身的机会到了。

祖祠堂外,曹操慷慨激昂的说道:“以曹氏的底蕴,想要世世名列三公九卿,何其之难。

更何况我曹氏虽然添列士族,但却不是经学家族。

那想要再进一步,就只能以军功显贵。

操自幼读书,便想要以军功为自己,为家族博一个出路。

大汉有四征将军,凉州最乱,机会最多,所以征西将军是操的愿望。

后来燕国起势太快,我等在洛阳求学时,许多人说征东将军才是天下顶点。

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机会,不以家第,凭借手中锋刃,若是能平判立下大功,封侯拜将,就在旦夕之间。

我沛郡曹氏,本来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随时覆灭的普通豪强而已,却能存世一百多年,凭借的是什么呢?

是因为先汉成帝对家族的爱屋及乌,于是就得以显贵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恩典呢?

如今大汉社稷陷于危难之间,家族难道能够坐视不理吗?

操以为,立刻以家族子弟为骨,联络郡县豪杰之士,奋起扬威,平定太平军,到洛阳去勤王才是最重之事。

还有人汲汲于勤王之令是下达给州郡长官的。 愚蠢!

真是愚蠢!

简直就是愚蠢。

陛下下达了勤王令,上面写下了谁的名字吗?

勤王令能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吗?

这勤王令就是下达给大汉每一个人的,我们都是陛下的臣民,难道这世上还有他能救陛下,而我不能救的道理吗?”

曹操的声音响彻整个曹氏祖祠,震耳欲聋,众人沉默!

第593章 曹孟德欲报汉恩

曹操数言,祖祠之外,一片寂静,年轻人脸色带着振奋之色,年长一些的人则面面相觑的互相对视几眼,眼底则是欣赏。

这世上有一些人,生来就是要成就大业的。

因为他们有常人所没有的伟大性格,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意志,敢于争先、不畏艰难的品质,都是其中一些。

曹操就是这样的人,他有许多做大事的人才能拥有的性格,比如坚持,比如执着。

这世上大多事,从上帝视角去看,应该怎么做都明明白白,后来者总是能任意的评判一个人的智慧高低。

但实际上置身于那满是黑暗迷雾的环境中,不知道前方是机会还是危险,有多少人敢于坚定的去做一件事呢?

起兵勤王这件事,说说容易,做起来却难到极点。

想要组建一支能战的军队,所耗费的资源有多么庞大,是难以想象的,称之为吞金兽毫不夸张。

而且组建了军队,总要打仗,获胜还好说。

只要战败,一切投资都化为乌有,瞬间就赔个底掉精光。

即便是以曹氏的底蕴,如果组建勤王军,最多经历两次失败。

再多的话,整个家族都会破产,家族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经济集团的复合体,没有了家资底蕴,家族彻底败落下去只是时间问题。

那些顶级的士族为什么不自己单打独斗,而是要扶持诸侯?

难道是嫌诸侯的权力太大了吗?

还是皇位不香呢?

为什么不自己一家投资某一路诸侯,而是拉着本郡本州的士族一起投资呢?

难道是发善心希望其他人来分润自己的得利和权力吗?

当然不是!

是为了在保证权力分红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失败带来的损失,而且多拉几家投资,成功的概率更大,投资化为乌有的可能性就越低。

一家顶级士族都扛不住诸侯的几次失败,这毫不夸张。

按照士族生存法则,曹操这种举动是不合适的。

因为曹氏已经不是那种需要把全家性命压上去的普通豪强了。

最新小说: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男主怀了我的崽 我,活阎王毒士,女帝直呼离谱 穿为偏执主角的反派黑月光 人在大唐:我能具现一切 穷途末路 摆烂,摆烂,摆烂!!! 神明的恋爱游戏 锦绣嫡女倾天下 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