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这功夫,徐掌柜已把钱拿了出来,林小福迅速数了吊数,又拿了四文钱出来,就省了剪开整吊钱的麻烦。
她付了四文,换回一两七吊钱。
在徐掌柜喝茶之时,这才和小妹一起数钱。
林小春已经有过多次数卖鱼钱的经历,姐姐教过她四文一数,数到二十五的数就是一百文。
而林小福却是五文一数,速度要快一些。
等赵子诚那边秤完货进来看情况时,也就快数完了。
徐掌柜放下茶杯起身,在林小福点头表示钱没问题时,便笑道:“钱货两讫,下个月再来收干鱼和木耳。”
既然笋子已收完,之后就只会有那两种干货了。
但他不在乎,因为这个价钱确实划算,他吃得下。
干笋和酸笋虽能小赚一点,但他图的是长期买卖,刚才林小福已告诉他,家里有片竹林。
第455章 这次来的是赵迎春
不管是干货还是杂货、粮行,做的都是精致小买卖。
与村里人和城里人两边打交道,靠的就是精打细算、把握机会。
徐掌柜收了货就准备离开,虽然也收粮,但愿意卖的人却不多,因为大家想自己送到粮行去。
粮行价湿麦十一文、干麦十三文到十五文不等,看时间和行价。
虽说农人每年都在种粮,但天时、地利、人和,都很讲究。
丰收年价便低一点,若遇到灾荒年,那粮价就蹭蹭地涨,因为收不到货。
但若有人囤粮高卖,这粮价就会时高时低。
不过他们李桥镇只是小地方,到没出现过这样诡异的情况。
不过若遇到外地大粮商来收粮,与本镇粮行竞争起来,价钱又会高一些。
这麦子收了还在晒,也有人去镇上卖过一批了,因而都知道价钱。
徐掌柜本就不是粮商,价钱不可能太高,但也不算低,何况他是进村来收,省了农人许多麻烦。
但农人辛苦等到收获,哪怕是一文钱,也是想要赚到的。
因而有人询价之后,便没有回应了。
徐掌柜也不在意,便让伙计赶车出了村子。
这次到没人跑来问林小福都卖了什么、卖了多少钱,毕竟林家干货就那些,一批一批地晒、一批一批地卖,不是很平常么。
而这些,林小福不会去管,她只要不让人知道她赚了多少钱,就没那么打眼了。
农家妇人眼皮子就是这么浅。
任何事情都不如钱的话题更让人津津乐道、心思叵测。
但傍晚时,赵家还是来人了。
这次来的是赵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