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春没想到婆婆还惦着这事儿,一听就心里有些不好了。
二嫂根本不愿意提及的事情,让她怎么说?
见她一脸难以言说的纠结表情,杨吴氏更觉奇怪了,也有些好奇。
“难不成那三房的娘跟你娘那性子一样?还是说家里奶奶很拎不清?”
她可记得,夏氏提到了那老太太,虽然话说得含蓄,但让人没有忽略地提起来,想来是个厉害的。
当初余家给她儿子杨诚说亲,她和杨诚都去茶摊那儿偷偷相看过,杨诚看中了才同意的亲事。
当时觉得赵家不错,人也不错,很久以后才发现亲家母真的混帐。
可事已至此,他们也不能因为这一个人而怪罪到儿媳妇头上,何况儿媳妇也懂事,不是个闹腾的,亲家也识理,对杨家也多有关照。
如此,他们还能说什么?
除了不喜那张氏,别的还真是挑不出理儿的,更何况赵家对闺女是真的疼爱,并无半点轻看。
如此,两家关系也能和气地相处下去。
当然,他们杨家瞧不上张氏,也不是张氏对他们多恶,虽然有时说话难听但不跟她计较也就过去了。
他们也不是看张氏的脸色过日子的。
他们看不惯的是张氏对亲儿子赵二跟仇人似的,对儿孙不慈,许多事情都太过份。
不过每次看到张氏被厉害媳妇小福丫头呛声时,反而觉得解气,就在一旁看热闹。
只是今天情况不一样了,是他们喜欢的小福丫头不热心这门亲事,那到底说得说不得?
“这……我们两家住得并不近,我又打小在茶摊帮忙,与林家丫头年纪又不同,平时见面也少,并不熟悉。”
赵迎春一脸尴尬,就害怕自己说错话。
她可以和自家夫君坦言自己家里的真实情况,却做不到在未得二嫂允许时,就说二嫂家里的情况呀。
第2253章 去问邻里
这两年跟在夫君身边,她也是学了不少处世道理,再加上以往二嫂教她的简单办法,她就知道这事儿管不得。
杨吴氏见问不出什么来,便不再说什么,只是心里琢磨着,把孩子收拾干净后就交到赵迎春怀里。
等杨诚回来,她又交代了几句,就回铺子那里去了。
夜里,杨吴氏便与杨正刚说起下午的事情。
到不是她对林家的事情上了心,而是杨晔和杨瑞都到了年纪,既然没考上举人,这两年就不是只说亲,而是成亲了。
总不能再等到下一场乡试之后,那就年纪拖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