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一些的时候,李明已经坐在商务车上开始与同事们开始交接。
价格低,性能好,离家近!领导不心动是假的,但是对方也不傻,哪里凭空就跑出这么一家企业?
以前曾经有很多所谓的先进企业弄了一些德国的翻新设备回国去卖,说是本企业的先进制造,结果拿了预付款后,对方立马就消失,很多企业都吃过亏。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单眼皮,地包天的男子不断地和李明强调这次见到德国设备的好处。李明只是点头并不是和以前那种热血沸腾,脑海里最多的回忆季东来早些时候给自己展现的设备功能。
“就在首都,距离我们不远,季东来是我的校友,还在首都理工大学读书,学的就是高分子专业,他是工人世家出身,爷爷是八级工!”
一直把李明送到机场,季东来不断给对方强调自己的优势,李明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心里却对季东来的设备进行倾斜,一路上李明都在把季东来的设备和老外的进行对比,一直到人进入法兰克福。
“自小对机械设备感兴趣,为了做出自己需要的材料才做的设备,拆过德国的设备,搞懂了原理自己就开始做,这不是人家就做成了?”
中国人做不出来?是我们中国人没见过!只要见过的东西,我们做不出来么?
当天晚上,李明找到了这次设备采购的集团领导,拿着季东来的通套设备报价和性能参数,以及产品类型,监测数据。
最重要的那条,吃粗料,相同功能的德国设备必须得吃细粮的配置。再加上做的产品种类,和集团公司生产的产品类型如出一辙。
“嘶,这是我们国家民营企业自己做的设备?不能吧?该不会他们买了德国的设备然后翻新的吧,我们国家这种情况不少见。”
“再说,我说的东西你能听懂,德国人你还得雇佣翻译,可能的情况下我还可以根据你工厂的实际需要对设备进行二次开发。老外可能惯着你毛病么?咱们有啥说啥……”
“这件事你也没做错,没有外部来的资金我们也的确没有那个实力和胆子开发相应的设备,既然国内能做我们就有必要把两套设备进行对比。”
“而且每一步都要走好,毕竟都来了,如果拿走不完整的考察报告对组织也不负责任。另外,明天你是主力,一定要把两家企业有对比的问题提出来,组织上会充分考虑国内设备供应商的。企业在改革,比质比价是必须要做的,不会再如同以前那种拍着脑袋盲目引入了。”
“青岛橡胶厂的事情就是个例子,来之前老领导说过,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技术上的事情以你们为主,这次设备采购你们必须拿出一锤定音的气势,明白么?”
国家刚刚入市,各种冲击会接踵而至,集团领导知道自己必须给年轻人打气。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