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都市言情 > 火热年代:从娶女知青开始 > 第185章 编辑杜武,调查开始

第185章 编辑杜武,调查开始(1 / 2)

三月的京城春光正好。

清晨一大早,道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骑着自行车,迎着明媚的阳光,朝着单位、工厂奔去。

他们虽大多身穿朴素的蓝黑工装,身材消瘦,脸上还有菜色,但是身上所散发出精气神是后世的人所没法比拟的。

在人群中,有一个年轻人显得有点引人注目。

他穿了一件灰色中山装,中山装明显大了一号,应该是长辈的衣服。

年轻人大概二十多岁的年纪,自行车骑的非常溜,在人群中左右穿梭,就如鱼儿一般。

年轻人不时单丢车子把,时不时抬起手腕看看时间。

每一次看了时间,脚下蹬得更快了,嘴里还小声嘟囔:“糟糕了,睡过头了,老章头肯定又该骂人了。”

自行车驶进一个门牌上镌刻有《华夏农业机械》编辑社字样的小院。

年轻人晃得连自行车都没扎稳,将自行车扔到屋檐下,拔腿朝着办公室跑去。

跑到办公室门口,往里面探了探脑袋,发现章总编竟然不在,年轻人这才松口气,背着手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他来到办公桌前,坐下来,扭头看向后排的编辑:“老陈,老章头呢?今儿怎么迟到了,不像是他的个性啊,是不是昨晚上喝酒掉海子里了。”

陈编辑正在整理投稿,扶了扶眼镜框,瞪了年轻人一眼:“杜武,你小子就喜欢耍贫嘴,要是让章总编听到了,又该收拾你了。”

“这能怪我吗,还不是章老头那人太古板了,我上次只是迟到了五秒钟,就被他痛批了一顿。”

杜武嬉笑道:“我这是反对他的独裁压迫。”

“你啊,哪里都好,就是太吊儿郎当了。”陈编辑无奈的摇摇头。

杜武是正宗的大学生,父母也都是文化人,因为出身好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这小子还有能力,进入编辑社之后,慧眼识珠挑选出了不少好文章。

就拿前阵子松原的那份投稿来说,编辑社里的老编辑们都不看好。

毕竟液压侧翻是新玩意,谁也不确定这东西是不是好用。

杜武经过研究后,却觉得液压侧翻技术肯定能成为以后挂车的主流技术,杂志社应该引领这种潮流。

最后在他的力挺下,文章才算是顺利发表。

事实也证明了杜武的眼光。

自打文章刊登后,有不少工厂的技术员甚至是大院里的教授来电询问液压侧翻技术的问题。

杂志社也因为大力推广新技术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

只是这人有个毛病,就是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在领导面前没大没小的。

“杜武,你最近注意点,我得到了风声,上级领导可能要提拔你了。”想了想,陈编辑还是提醒了一句。

“我啊,就喜欢当个小编辑,谁要是给我个领导干干,我还不热乎呢。”

杜武哈哈大笑两声,站起身从旁边的柜子中取出投稿,准备新一天的工作。

“害,这小子倒是个怪人。”陈编辑苦笑着摇摇头,低下头专心自己的工作了。

编辑是个辛苦活儿,要从成百上千份投稿中筛选出能够刊登在期刊上的稿件并不容易。

当然了,报社也会向那些大学教授、学者专家们约稿,只不过那是总编的事情,跟杜武没关系。

杜武要做的就是从一大堆垃圾中,筛选出钻石。

没错,杜武觉得大部分的稿件就是垃圾。

比如他手里面拿的这一份。

《利用磁力实现动力循环》的稿件。

这尼玛不就是永动机吗?

杜武只是看了两眼,就把稿件扔到了一边。

这玩意积赞下来,拿到废品站能卖不少钱呢。

每年靠着这些垃圾稿件,杂志社能够给编辑们发年终奖了。

杜武又拿起一份稿件。

《论证时速高达八百公里每小时的拖拉机的制造》

好家伙,你造飞机呢。

扔掉。

忙活了大半晌,杜武一无所获,收获的只有一种恶心的感觉。

就在这时候,章总编走进了办公室里。

“杜武,你到办公室来一趟。”

“总编,您今儿迟到了!”杜武嬉笑着站起身。

章总编没有理会他,推开门走了办公室。

杜武觉得气氛有点不对劲,连忙收敛笑容,快步跟了进去。

门关上后,他坐在椅子上,坐出一个乖宝宝,用可怜兮兮的目光看着章总编说道:“总编,我是不是又犯错误了?”

看着杜武那副摸样,章总编是又觉得好笑,又觉得好气。

他本来想趁机吓唬杜武一番,想到今天在部委的开会内容,放弃了这种想法。

“你看看这个。”章总编将标有一机部字样的信封递到了杜武面前。

杜武拆开了,只是看了两眼就皱起了眉头。

这封信件是一封投诉信。

投诉方是松原改造厂挂车车间李铁锤,被投诉是解放厂。

投诉内容是解放厂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仿制了松原改造厂的液压侧翻挂车。

“仿制....现在咱们国内并没有专利一说,这种投诉应该会被部里面驳回去吧。”

杜武说这话的时候,很为松原改造厂感到不满,很明显解放厂这是以大欺小,但是偏偏又没有相关的规定。

章总编点上根烟,深深的吸了一口,烟雾遮掩了他的面孔。

“一般来说,仿制确实不违法,但是解放厂却在上报给一机部的材料中声称液压侧翻技术是他们独立搞出来的。

你还记得你推荐上来的那篇文章吗,文章的内容就是液压侧翻技术,作者却是松原改造厂的人。

文章的发表比解放厂递交材料早了足足两个月.....”

“解放厂这次要吃大亏了!”杜武是个敏感性很强的人,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章总编赞赏的点点头:“没错,仿制不犯法,国内也没有专利的说法,但是对于工人和科研人员原创的技术从原则上还是要给予保护的。

特别是这次证据实在是太充分了,造成的影响也非常恶劣,所以部里面决定拿这件事当做典型。”

想想也是,如果都搞仿制了,谁还花费资金和精力研究技术。

国内以前因为条件差,资金匮乏,所以不得不仿制,但是随着局面的稳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部里面肯定是要鼓励原创的。

只是这次部里面为了影响考虑,只是仅仅把松原厂和解放厂的争端,定义为学术之争。

所以,才会把调查争端的权力,交给拥有学术背景,又是一机部直属单位的杂志社。

最新小说: 官韵之上 开局系统助阵,我赶海都爆桶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清太子有额娘后 港岛夜色 折枝(1v1伪骨) 恋橙蝶起 发情游戏(体制内 出轨 高H) 我当拉帮套的那些年 夺心(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