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管家赶忙迎上前去,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语气关切地问道:“少爷,一路上还算顺利吧?”
“多亏了白叔您提前精心打点,这一路总算是有惊无险。”华山对这位在华家忠心耿耿工作了数十年的老管家敬重有加。
“那皆是老爷运筹帷幄,事先安排妥当,我这把老骨头不过是跑跑腿,打打下手罢了。”
白管家亦不多作啰嗦,询问清楚收割机所在的车厢位置后,冲着十余名年轻人挥了挥手。
那十余名年轻人皆是华家的心腹之人,训练有素,行动迅速,快步冲向车厢,打开车门。
望着车厢内那一台台重型收割机,众人皆不禁啧啧称奇。
白管家亦被重型收割机的庞大体积所震撼:“幸好此次咱们选用的是特大号车皮,要不然还真难以装下这大家伙。”
他缓缓走到收割机旁,伸出手轻轻摩挲着那闪亮的车灯,神情略显动容:“数十载光阴匆匆而过,以往咱们运往港城的皆是蔬菜、家禽、粮食……我一直心心念念,盼望着有朝一日,咱也能为家族运输机械设备,没想到今日这个心愿终得实现。”
华山忆起在内地的所见所闻,微微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白叔,您尽可放心,日后内地的工业必将蓬勃振兴。”
此时,天色渐亮,黎明将至。
白管家冲着那些年轻人做了个手势。
那些年轻人显然接受过专业的训练,迅速而有序地铺好钢板,将收割机从车厢内小心翼翼地开了出来,而后驾驶着收割机沿着小路疾驰而去,很快便消失在远方的晨曦之中。
这一批收割机仅有二十辆,待全部卸车完毕后,火车继续缓缓前行,最终顺利抵达火车站。
在火车站,有位假洋鬼子早已等候在那里,准备办理交接手续。
他在查看了单据后,眉头紧皱,满脸不悦地说道:“亲爱的华先生,为何此次蔬菜的数量锐减了大半?如此一来,咱们港城的菜价必定会大幅飙升。”
这假洋鬼子本是国人,十余年前来到港城,认了白佬作义父,还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洋名字。
因其在白佬面前表现得忠心耿耿,深得器重,得以晋升为太平绅士,并被委派负责供港蔬菜的交接工作。
“威尔先生,这辆火车是从吴汉那边驶来,如今那边已然进入严冬时节,蔬菜的供应量自然会大幅减少。
不过您无需担忧,我们定会加强与羊城方面的沟通与协作,加大蔬菜的采购力度,确保港城不会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
华山心中对这种人向来颇为厌恶,但此刻形势所迫,不得不与其虚与委蛇。
假洋鬼子此时亦意识到自己的语气略显严厉,便在单据上盖上印章,递还给华山:“华先生,请莫要误会。我们亦是为了港城的繁荣稳定着想。”
“是是是……”华山在接过单据的瞬间,不动声色地将一个信封悄悄塞进了白佬的衣兜。
假洋鬼子敏锐地察觉到衣兜里多了点东西,原本紧绷的脸色顿时缓和了许多:“华先生,您太客气了。咱们皆是老朋友了,走走走,听闻深水埗那边新开了一家马栏。
我与那里的马夫相熟,带你去见识见识,保准给你挑选一位最漂亮的。”
“抱歉,威尔先生,我还得回去复命,您也知晓我家老爷子的脾性。”华山用略带遗憾的语气回应道。
“真是可惜了,你这大少爷,活得还不如我们自在逍遥啊。”
心中惦记着前往马栏寻欢作乐,假洋鬼子顿时没了检查的兴致,冲着那些正在检验蔬菜的科员们大声吼道:“都手脚麻利点,马上就要到早市时间了,若是耽误了时间,上头怪罪下来,你们可担待不起!”
在假洋鬼子的连声催促下,供港蔬菜很快便顺利通过验收,华山亦得以顺利离开车站。
与此同时,二十辆卡车上皆严严实实地覆盖着毛毡毯,一路风驰电掣,来到了位于新界北的一处工厂门前。
新界北在港城属于繁华地段,街头巷尾巡逻的那些差佬们瞧见如此多的卡车浩浩荡荡驶来,顿时来了精神。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港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极大,需要大量的卡车负责运输。
同时,还有众多工业品亦需用卡车运往港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与后世的内地情况相似,这年月的港城卡车司机为了赚取更多的运费,亦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多拉多载。
港城当局制定了严格而细致的交通法规,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卡车的载重标准,并针对超载行为制定了详尽且严厉的处罚细则。
彼时,廉政公署尚未成立。
对于这些差佬而言,一辆辆卡车在他们眼中并非单纯的运输工具,而是一台台行走的印钞机器。
几个差佬相互对视一眼,心领神会,纷纷将手中的烟头丢弃,拎着警棍,气势汹汹地围了上去。
“下车,立刻下车接受检查!是不是超载了?车上装的货物是不是走私品?”
负责押送的是华家的二管家,见此情形,不禁吓了一跳。
他赶忙示意卡车司机停车,随后推开车门,跳下卡车,满脸堆笑地从兜里掏出香烟,递给差佬们,点头哈腰地说道:“各位老总,我们运送的是机械材料,刚从港口那边运来……”
随后,二管家早把早就准备好的手续材料递了过去。
华家在港口拥有码头,华山在抵港的时候,白管家就制作了全套的手续材料。
那些差佬检查了材料后,并没有发现端倪,却依然围着卡车。
二管家知道这次是遇到麻烦了,他瞥见一个臂章为二条V杠的警目,正站在不远处。
二管家在港城生活了几十年,知晓这种警目通常是差佬队伍的带队之人,因其臂章形状,被港城人称为二柴。
“老总,这点小钱,拿去给兄弟们买茶喝。”
二管家急忙从兜里摸出一个信封,凑过去,用身子挡着,把信封塞到二柴手中。
“你这老头就是比年轻人懂事儿....”
二柴本以为二管家是个识趣之人,可伸手一摸信封的厚度,顿时脸色一沉:“就这点钱,打发叫花子呢?”
“老总,老总,我们跑货车的,实在是不容易啊,还请您高抬贵手……”
二管家未曾料到对方的胃口竟如此之大,只得苦苦哀求。
那二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二管家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