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子的诗是口述的,虽然稚气了些,但是满满的欢喜直往出溢:“新衣层层叠,与花赛芬芳。日照金簪短,风飘披帛长。额前翠钿美,脸上脂粉香。一年三百日,今朝最风光。”
写诗没有多难,写不好还写不差吗?只要会说话的,对付一首诗都不成问题。评诗就难了,难的不是如何评判诗的水准,难的是你选择得罪谁?
你不说个一二三出来,就不叫评诗,你说个一二三出来,那不就是麻烦吗?李泰看看手里这五张纸,两个妇女、两个儿童,咱能和他们一般见识吗?
“这五首诗属我做的不好,我只写出了承欢膝下的幸福,没写出年味来。”李泰略显尴尬的笑着。
这倒也不是纯谦虚,他写的的确很不好,一方面有他诚心糊弄的成份,一方面也有他做诗确实不太行的原因。
“遗月和城阳都在我之上,遗月的诗中规中矩,颇有风骨;城阳笔力强劲,立意稍欠喜气。”
李泰放下其他,左手拿着兕子的诗,右手拿着李治的诗,说道:“最好的是这两首诗,喜气浓郁、紧紧扣题,兕子的更高一筹,当评为第一。”
“噢、噢、噢、噢!”兕子高兴得连蹦带跳,举着双手转圈圈,披帛如同仙女的彩带般画出炫目的圆。
李世民笑眯眯的看着李泰:“评的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任谁来评也是这么个评法,这跟诗写的怎么样一点关系没有,必须得按年龄评,谁小谁第一。
况且兕子的诗也确实还可以,在她的眼睛里,打扮得漂漂亮亮、欢欢喜喜就是过大年。
吃过午饭,大家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没多一会儿便就各自散去了,晚上还要守夜,都得睡个午觉才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