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一瞬间就又精神抖擞了,那点距离跟长久不见带来的生疏消失的无影无踪。
“妹妹过得可好?”贾宝玉问得很是亲切。
方才想的那些事儿的确挺叫人羞涩的,林黛玉头一偏,“我有什么不好?我好极了。”
迎春话不多,无非就是“那就太好了”这个意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来来回回的说,惜春索性换了个话题,她指着林黛玉背后的窗纱,“这还是老太太专门吩咐换的,叫什么罗?还是什么纱来着?”
探春接了上来,“软烟罗,一共就四样颜色,说是比内造上用的纱还要好,老太太存了几十年的好东西。可见老太太疼你,这样的好东西也只给你住过的屋子用。”
说完探春就有点后悔,后头那句话倒不如不加,平白有点像是嫉妒的意思。
林黛玉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也没多说什么。原先她在的时候,贾母也常说这话,家里用的东西是什么来历,比上进的好,比内造的强。
原先她觉得不妥,但是她也不能说,如今再看,却是硬撑门面。
贾家用的东西比皇帝用的好?
贾宝玉笑道:“听他们说妹妹也进了几次宫,宫里是什么样儿的?也有这样好的窗纱吗?”
林黛玉不免叹气,打听宫里也是忌讳,不过贾家上下都是这风气,况且贾宝玉——不是她看不起他,他的确是没这个上进心。
林黛玉认真地跟他道:“宫里不少地方都换了玻璃的窗户,不透风,还透亮——”
“这个我们家里也有,没什么稀奇。”探春打断了她,又觉得自己太过急切了,便笑道:“你说你的,我就是随口来两句。”
“还有些地方是用的贝壳磨成的薄片,窗户纸的地方也有,不过宫里的窗户纸跟外头的不太一样,更结实,也更透光,至于窗纱。”
林黛玉又回头看了一眼,“我倒是没见过这么薄的,宫里窗纱都好几层,每层都夹着各种图案的金箔,合在一起薄薄一层,但是阳光照下来,还挺有层次感的。”
说是什么漆纱工艺,顾庆之的书房里也有两扇窗户用的是这个窗纱,据说整整九层,也不知道怎么做的。
而且这窗纱能做得极大,自己就能撑起来,不用加许多条框,整整一面大窗户,视野特别宽阔。
林黛玉不免又动了去百工坊看看的念头。
前几日她就想去来着,只是说出来顾庆之还没怎么,就先被爹爹说了,“他正要科举。”
不过后来顾庆之想了想,说等天气凉快了再带她去,说百工坊都是些男工,又是力气活儿,天气热了不免衣衫不整,要冒犯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