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呵呵两声,抽查了他背了一篇《孟子》又叫他详细讲了讲这篇说的是什么,才说去吃饭,路上还不忘跟他强调。
“四书里头,《大学》跟《中庸》都是节选自礼记,不过两三千字,科举从古至今也有一千年的历史,从《大学》《中庸》里出题,很难有新意,陛下又不叫截一段这么出题,县试院试也就罢了,有功名的考试里,很难出现这两篇相关的题目。”
“《论语》一万五千字,《孟子》三万五千字。只是《论语》语言简练,浅显易懂,就是不识字的人,听上两遍也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孟子》就不一样了,字数多,可用宏博二字来形容。虽然其中心思想可用德治来总结,不过能出题的地方很多,能考出新意的地方就更多了,所以院试前,你得把这个背熟了。”
这种考前小辅导,还是出自全国考试第三名的考试成功人士、翰林院资深官员、任过考官的岳父大人林如海,顾庆之认认真真听了,“多谢师尊教导。”
林家的晚饭,有绿豆百合羹,鱼头豆腐汤,下来几样时令鲜蔬,还有顾庆之带来的御赐的小粽子,巴掌大的肉饼,和前潮州总兵送来的明炉烤鸭。
至于用来沾的梅子酱,就是一人面前一碟了。 “这个闻起来倒是挺香的。”林黛玉拿起盘子,往鼻尖一凑,香甜不说,还有梅子特有的酸,闻着就开胃。
她又拿筷子尖儿点了一点尝了,“味儿也不错。”
顾庆之笑道:“师姐要喜欢这个,明儿我去寻点盐津梅子来给你开开胃?”
林如海一个当爹的,这时候肯定是要轻咳两声示意的。
“也不见你想在前头。”林黛玉一个转音,半真半假的埋怨道。
“他不能再想到前头了,你也不用再开胃了。”林如海一人打了五十大板,见两人都偃旗息鼓不再眉来眼去了,心中舒坦许多,“吃饭。”
但是吃饭嘛,食不言寝不语是不可能的,没吃两句,林黛玉忽然笑出声来。
林如海瞪了顾庆之一眼。
顾庆之大感冤枉,“天地良心!师尊,我没说话,我都没出声。总不能因为我出气了吧?”
林黛玉道:“前我去荣国府吃饭,薛姑娘还劝我食不言寝不语。”
“师尊好好听听,这真跟我没关系。”
林如海又瞪他一眼。
顾庆之小声道:“都瞪我两次了,我若不干点什么,岂不叫师尊蒙冤。”
之后他又跟林黛玉道:“她说食不言寝不语倒也正常,她进京不是选女官来着?进了宫的确要食不言寝不语,听说睡觉都得朝一边睡,而且不能吃有味的,鱼更是一点不能碰。”
林黛玉叹了口气,“好端端的,荣国府的大小姐不当,非得进宫当宫女。”
“倒是……如今也没荣国府了,下午他们家的匾给摘了。”
桌上安静了片刻,林如海叹道:“其实先前善公亡故之后,他们家里就算不得国公府了。虽然还有个国公夫人,可这名号是发给国公的,其余不过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