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太上皇修起居注是件挺麻烦的事儿。
起居注记录的就是皇帝的言行,小到后宫琐事,给太后请安这类都得按照日子写下来,下来是祭天祭祖等等行程,接着是皇帝的下发的圣旨。
既然记了皇帝发的圣旨,那皇帝发这圣旨为了什么也得写吧?所以下头还有京官跟地方官的重要奏折,还有别国进贡、蛮夷倭寇进犯等等,最后连重要的天气水文变化也得写上来。
纵然是这东西已经由起居郎写过一遍了,但是再审核一遍,也不是什么轻松的工作。
起居注修得好,那将来编纂实录的时候,就不会过于困难。
顾庆之一路往里,到了林如海的“办公室”,巨大的案台上摆着各种泛黄的奏折,同情中带着看热闹的心态,他问道:“师尊修了多少了?”
“你怎么来了?”林如海问道,又从案台后头站起来身来,稍微活动活动,道:“明兴二十九年。”
“师尊动作挺快,我听说修实录怎么也得三年呢。”
虽然实录是在暗示太上皇死,不过林如海也挺习惯了,横竖没有外人,自家弟子未来女婿爱说什么就叫他说什么,不然他还能去告不成?
再说告给谁呢?皇帝可太护短了。
不过毕竟是个标准的士大夫,听顾庆之讲倒也罢了,让他自己说,清醒的时候是肯定说不出来的。
林如海岔开了话题。
“我原先以为修史清贵,所以修完能高升,如今真修了史,才知道这么几十年的奏折看下来,的确是能学不少政务处理手段。有些隐秘的关系,也能从这里头看出来。”
顾庆之便拱了拱手,“恭喜师尊。临近中午,正好吃饭,咱们商量商量成亲的事儿?”
林如海一瞧角落里的西洋钟,道:“还有半个时辰……”但是商量成亲这事儿,别说半个时辰加上中午吃饭时间了,有时候半个月也商量不好的。
“走吧。”林如海抬脚出了屋子,又拿大铜锁锁了门,这才跟顾庆之两个出了正阳门,寻了个安静的小院坐下。
店家上了茶水,既然是谈事儿,距离吃饭也还半个时辰呢,顾庆之先叫了两道点心又一道干果拼盘,然后才点了菜品,吩咐过半个时辰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