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碉楼炸了,还是自己炸的
当天夜里。
周墨和大甜甜坐在电脑前,等待着消息。
当看到黄四郎的工作室发布消息,说是明天会接受采访的时候。
两人一拍手掌,欢呼雀跃。
不怕黄四郎你回应,就怕你黄四郎装死。
第二天.
黄四郎在采访中回应了桃色事件后,一个记者突然问道。
很多业内人士得知黄四郎被喷的消息是,第一时间是不可置信。
不愧是本土作战,资料就是齐全。
不到两天的时间,网络上就多了一批“黄四郎”的“黑子”。
“演技是顶峰,人品也是顶峰,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每天不干别的,就是盯着黄四郎一些过去和现在前后不一的行为骂。
黄四郎听见这话,想起自从回国之后,这两年躺在钱上数钱的感觉。
之前,跟周墨的打赌,让成笼再次体会到了神算子的威力。
成笼听见这话,没有接茬。
有粉丝指责这帮黑子毁了他们偶像的名声。
纵然证据都已经被贴在了脸上,一個多亿的大豪宅,戏霸,拍摄《满城尽在大胸妹》的时候要八个报表,配置房车……
“我怎么觉得,就是因为姜闻导演知道黄四郎是个什么人,所以才溢价那么多把黄四郎喊来,算是本色出演是吧。”
过去的“双周一成”组合中,论成绩,黄四郎比不过周星星,
衣食住行又能花多少?
成笼更看重名声。
这个年轻人太狠了。
同一时间。
“是的,《十二生肖》能有如今的票房,还要多谢周导的宣传。”成笼点头称谢。
“林紫薇呗,我之前去芭莎慈善那一场,她通稿买的老多了,但是后来我看过名单后,发现她压根就没捐款。”
一时半会儿,港媒自发开始扒黄四郎的黑历史。
短短一天的时间,黄四郎“大慈善家”的身份就迅速崩塌。
直接朝死里干啊。
其他具有明确纪录的慈善举动几乎为零。
黄四郎的采访被爆出来。
怎么可能?
周墨也心生感慨。
三天前,成笼接到周墨的邀请,说是做一场有关慈善的采访。
到了他这个阶段,物质其实看得已经很淡了。
一番话,说到了成笼心坎里。
哩站。
如果《十二生肖》的票房真的能够突破十亿,那么他就是国内第二位电影票房突破十亿的人。
影视行业里被一代人奉为信念的人物。
以成龙的性格,他其实还是不是很想跟黄四郎撕破脸皮。
大甜甜明白了:“因为他搞慈善,说是会捐出自己的身价,路人缘特别好,电影公司以为他能抗票房。”
“发哥,自从你前几年声明,自己将来会将财产全部捐献,请问你现在还这样想吗?”
除了在《黄金甲》时期,因为拍摄了一张巩皇上装的照片,后续拍卖出三百二十万,捐献了之外。
周墨笑道:“龙哥,咱们这次不过是个普通的采访罢了,也就是把龙哥你这么多年的慈善事业总结一下,随后讲述一下心路历程罢了。”
他热爱电影,希望自己能在电影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从一开始的几十万,到几百万,再到八位数。
当然,脑残粉毕竟是少数。
周墨眉头一挑:“诈捐,你说的是谁?”
但成笼这么多年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知道只要自己这个采访出来,基本就意味着战队,而黄四郎也将会再受到严重的一击。
黄四郎的捐款记录基本上都是寥寥无几。
黄四郎此时也注意到了不对。
虽然说后来,周墨因为承担了一部分宣传业务,最终会分走一些票房收益。
“这下真成我出钱,掏出两大家族那点儿钱来,事成之后我黄老爷的钱记得原数奉还了。”
如果有,赶紧化解。
他是真没想到,周墨在连原片都没有看得情况下,仅凭借着剧本、演员以及其他的部分信息,就能对电影票房预测的这么准。
娱乐圈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解释道:“林紫薇暂且不提,未来自然有她翻车的时候,先说黄四郎。
两地反应不一。
周墨摊手,继续说道:“况且,一直以来我其实都挺不爽,都已经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了,怎么网上还在整天宣传双周一成……”
但紧随其后的,便是不少人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场“证明”活动。
在目前《澳门风云》这种单纯赚票房的电影出来之前,黄四郎拍了这么多扑街电影,还能获得和另外两位相同水平人气的原因,和慈善还真少不了关系。
别看周墨说得轻巧。
成笼听完周墨的解释,动容了。
林紫薇。
话音刚落,众皆哗然。
“慈善是慈善,捐钱是捐钱,怎么能够统一而论呢?”
港媒那边直接就嘲讽起来了,说影帝就是会演,哪怕不谈电影,单说从亿万富豪到普通穷人之间的自由奇幻,纵观整个娱乐圈,似乎也无出其右者。“
在不少人眼中,黄四郎本身就是香城电影本身的代表。
本以为只是放一波黑料。
于是,他赶紧补救道:“我不管钱,我也没钱,我现在花钱还要征求妻子的同意,如今的我一无所有,我还不如个普通人,我甚至连公交车都坐不起,平常参加活动全靠两条腿……(1)”
反正自从从好莱坞回来之后,成笼就再也没有宣传过什么“双周一成”的称号。
记者们想象不出黄四郎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能说出这种话来。
大甜甜还是有些不解:“为啥网友对黄四郎捐款意见那么大,娱乐圈里诈捐的明星还是挺多的吧,但是有一些哪怕是被爆出来之后,也不像黄四郎被抵制这么严重的吧。”
但实际上,真正的慈善并不多。
黄四郎虽然自打回国起,就一直宣称做慈善。
成笼感觉自己心脏跳得有些快。
诈捐老手了。
所谓双周一成,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称呼了。
相比之下,在内地,黄四郎的一番发言反而有一种两极分化的感觉。
那毕竟是黄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