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
张居正记忆中农人的村落是贫困到极致、饥饿到极致的。他写完最后一个字,抬眸看向泛着光亮的那数百年后的世界。
那年轻又长得一张娃娃脸的林姑娘,穿着件碎花纱衣,下头是蓝色的不知材质的贴身长裤,踩着一双雪白的鞋,她的脸被太阳晒着有些红,却更显得白皙了。只见她爬上了一辆蓝色带后斗的三轮怪“车”上,而她的爷爷,虽说年纪大了,也还精神抖擞,利落地坐到那怪车前头,握住了两边的把手,轻轻一扭,就听那怪车发出轰隆的声音,“嗖”的一声载着爷孙二人驶出了院门。
离开了那座小院后,张居正以为会看到漫山遍野的田野,谁知他先看到了一条笔直的、平坦的灰色道路,而这条道路两边都坐落着高高矮矮的楼房,他们原本被杂交稻和其他仙迹诉说的事情吸引了心神,也是之前仙迹展露的视角有限,等三轮车驶出来,他们才发现——
好家伙,林菱家的房子不仅全贴着在他们眼中洁白又带着花纹的昂贵瓷砖,这小院里的房屋还一共有三层高!
而等三轮车驶出小巷子,经过了一个路口,所见的那栋楼更夸张,足足有六层,建得更为华丽,盖得犹如宫殿一般。
张居正刚刚才断言:“城与乡的差别”似乎又被打破了。
这是……这真的是农村吗?
饶是张居正这样生性坚韧之人,也缓缓露出了呆滞的脸。
就在这时候,直播间左下角的留言区里忽然出现了一个从没出现的名字: 【用户1658790:我去,主播你的农村我的农村怎么不一样!】
林菱也发现人数上升了一个,估计又进来一个路人,她看到那人说话就回复了一句:
【哦,那是我们村的大户人家,是华侨。我们大多数人的自建房还是比较正常的,和我家差不多,大多是三四层这样子。】
噢,是大户人家,那就不奇怪……还是很奇怪啊!
刘邦想到自己登基时连四匹同色的马都凑不齐,他自己也没住过三四层高的宫殿啊!不由酸溜溜道:“后世竟如此豪富。”
【用户1658790:我酸了,闽闽就是有钱啊。】
林菱眨眨眼:
【不是的,是我们这边宗族观念比较强,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嘛,在古时候我们这边很穷的,没听说南蛮么?没错,就是我们。后来为了生存,大家都出海打拼,挣了钱的族人就会回家乡盖房子、修路建桥、帮扶其他的族人,当然,也有衣锦还乡之意。】
张居正默默点头:他先前想得不错,林姑娘果然是闽人,只不过后世变化实在太大了……大明时期的八闽之地,还属于“烟瘴之地”,是发配流放犯人的第二选择,首选自然是更为崇山峻岭、道路难行的烟瘴之地广西……
【其实我们这里最豪华的不是我们的民房,是我们的宗祠!我们村子里百分之八十都姓林,等会我们会经过林氏宗祠,你们就会知道,我们的祠堂才是最牛的。】
说着三轮车果然驶过了一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装饰得金碧辉煌恍若宫殿的建筑前面,大门前那泥金描绘的巨大牌匾上面果然写着“陇西林氏”。
“陇西林氏?”李世民惊讶道,“陇西林氏的后裔怎会举族到岭南定居?”
在隋唐,陇西林氏可不算大族,而是“李氏十三望,陇西为首”,天下李姓都以“陇西李”为荣。大唐皇族祖籍陇西,这可是龙兴之地!不到万不得已,怎会有人弃祖地而南下?
“衣冠南渡!”房玄龄缓缓吐出四个字。
李世民犹如被惊雷炸醒。
晋末天下大乱,中原大族纷纷举族南逃。但记忆中,大多士族都随司马氏到建康(南京),怎会一路逃到岭南?难不成之后还会有生出比晋末更大的乱子,让士族不得不迁徙到崇山峻岭的岭南才能活命吗?是啊,仙迹曾说大唐安史之乱,安西军五十年等都不来援军,朝廷无能,想必天下山河也支离破碎了。
李世民的面色又再次渐渐沉寂下来。
而早已知晓中原曾有过三次规模巨大的“衣冠南渡”(晋末“永嘉衣冠南渡”、唐安史之乱后的“唐衣冠南渡”、北宋灭亡“建炎衣冠南渡)的明清,就对此很淡定了。
“天灵灵地林林姑娘果然是士族之后。”朱棣望着那恢宏气派的宗祠建筑,道,“光听她先前说得,我还以为她真是平头百姓呢。”
朱标摇摇头:“不,或许能够历经数百年、上千年无数次战乱还能够繁衍生息至后世的家族,只怕祖上皆是士族之后,平民百姓早已……”
真正的老百姓们在战乱中哪有什么自保能力?仙迹中远处曾一闪而过几座破败倒塌的巨大灰黄色土楼,那分明是带着箭洞的坞堡模样!
赵匡胤也注意到了那几座老房子,对赵光义感慨道:“林姑娘的先祖哪怕迁徙到此处也过得不容易啊!她的先祖一定拼尽全力才能在此地保全族人,也只有一整个家族团结起来才能抵抗战祸、天灾、土匪、野兽……所以林姑娘才会说,他们时至今日宗族观念依旧极为昌盛,出海打拼的族人都会回乡建设家乡,这或许便是代代相承、刻在他们血脉里的生存之道……”
同样已出现了“福建”这个地名的清朝,康熙与张居正一般,先前虽知道林菱是闽人,却也以为她乃富户豪强,却也没想到闽地如今能繁华到这份上,故而震惊不已——好哇,那个成天爱给他送芒果的闽浙总督,可不是这么说的!他可是天天叫苦叫屈叫穷,说闽地田地稀少、道路艰险,天天跟朕要银子!
他关注点还有点歪,正举起单片西洋眼镜仔细地端详仙迹中出现的那恢宏宗祠上头覆盖的屋瓦:这宗祠气派归气派,但怎么用的黄琉璃瓦?还在门口摆大石狮子!这不是僭越么!
后世的皇帝和朝廷不管吗?康熙心里莫名还有点不高兴。
而在雍正年间,雍正帝语调寻常平缓与怡亲王讨论着:“原来是陇西林氏……只怕是唐安史之乱后便迁徙闽地了。说起来,闽地极多唐朝时便迁徙的中原移民,乃至于与外界山地相隔数百年,那些人时至今日仍操着一口中唐古音与闽越土语相融合的难懂方言,每每闽粤官员入京述职,朕是听得一头雾水。”
他想起前阵子接见的福建籍官员,他乡音浓重就算了,因为紧张还结巴,雍正实在是一句没听懂,于是耐着性子对他说:“你说慢点,朕听不懂。”那官员涨红了脸,很努力才憋出一句疑似官话的官话:“房上,现在愣叮懂了吗?”
雍正面无表情:“……房上还是叮不懂。”
实在打不过就加入吧。
怡亲王忍着笑点头道:“闽粤乡音浓重,外地官员迁闽粤为官,官民上下亦是语言不通,必得招揽胥吏从中代为转述,也多有从中作梗、贪污受贿的现象,百弊丛生。” “朕欲推行闽粤两地官话普及,回头这事要交给户部属理,老十三,偏累你了。”
“臣弟回头便去安排。”怡亲王已经习惯了忙碌,记下了。
而较为靠前的几个朝代,大多还在猜测福建是何处。
嬴政拿了舆图过来细细打量,岭南、闽闽、福建……他目光凝聚在南方,难不成是闽越国?嬴政此时还未设立闽中郡,但他的确已在考虑全国设立四十个郡,而闽中郡便是其一。这地方原来这么富庶吗?他怎么听说越国被楚国打败逃到闽地时,那里头全是野人……
不过时过千年,后世粮食丰硕,富裕也不奇怪。
汉武帝朝,刘彻也在地图上找到了福建的所在地——闽越。
“朕记得前几日会稽太守送来军报,称,闽越大举进攻东瓯,包围其都城。东瓯王驺望向朝廷求援。”刘彻饶有兴致地笑了,“闽越与东瓯,皆为蛮夷之地。秦时立闽中郡,与南越等地统称为百越。高祖定天下,立驺无诸为闽越王,定都东冶(福州);又立驺摇为东瓯王,定都东海(浙江温州),此二王都是越王勾践的后人。”
“这不是巧了么,原来这林娘乃闽越人士,朕还打算出兵闽越呢。”
但刘彻刚刚继位两年多,还未海内威服,甚至兵权还掌控在窦氏手里。何况闽地山海连绵又气候溽热,蛇虫遍布,可不像仙迹中的福建如此安宁美好。
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scriptgtread_xia()/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