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酒驾,我就改嫁。”
“您所在的位置离油罐很近,若不想光着屁股和厕所一起上西天,请不要抽烟。”
这告示牌所在之处是一栋刷着红漆的路边建筑,大大的招牌立在建筑顶上,写着“中国石油加油站”,里头整齐竖立着两排带软管的牌子,张居正便看着那些大大小小的车,排成两排,驶入其中,有穿着红马甲的人握着那软管,打开了车身上一处圆孔,便将那管子放入,不一会儿后便见那小车车窗摇下,探出个人,拿着和林姑娘一样能千里传音又能播放戏目的方形器物在那红马甲胸前挂的小名牌上一晃,那人便继续开车驶出了这“加油站”,随后下一辆车又重复这一流程。
这画面随着三蹦子向前行驶一闪而过,李太后与朱翊钧甚至都没看清,唯有张居正一早就留意,看得分为真切,喃喃道:“……中国石油?原来林姑娘先前所说能驱动铁车的油是石油!原来如此……可这车内是如何利用石油驱动钢铁呢?难不成像锅炉灶台似的,往车里头添了石油烧火促其行驶?”
种-花家历史上一直都有利用石油的历史,甚至比利用金属和煤更早,石油一词在宋便已出现,因此身在大明时空的张居正已经大概明白了这石油对车的作用,但石油可以点灯照明、可以燃烧,却不可能推动车辆,后世对于石油的利用,一定另有乾坤。
张居正已经想好了等会定要发言问问这石油,除了石油……后世的大大小小、形制多样的告示随处可见,与大明全然不同。如今大明百姓大多目不识丁,告示都集中在县衙门口或菜市口等人多聚众之处,还要专门安排嗓门大的官吏念给百姓们听,可后世挂这样多的告示,却没见有人觉着奇怪,更没有人守在告示旁解读。
那么仅有一种可能:后世之人几乎人人都识字。
可这……怎么可能呢?
张居正为心中推测出来的念头而震撼不已。
汉武帝朝,刘彻注意到的却是别的方面:铁在后世似乎是稀松平常之物。
不说路上行驶的车辆,就连道路两旁都有铁制的栏杆、灯柱,沿路两边的房屋店铺均是或可卷曲又或可折叠的铁门,连路边老伯用来推农肥的独轮翻斗车,都是铁制! 能够将铁制品普及到平民之家,这是多么可怕的产量?
汉武朝的冶铁技术已经较为先进,尤其为了攻打匈奴,刘彻登基之后便早早布局盘算——有马有兵还不够,还得有先进充足的武器!他建造了许多体径巨大的高炉,但却因人力鼓风动力不足导致大高炉的产铁量还不如小高炉,于是他特意命人去南阳寻找先秦战国时便已因善于冶铁而声名鹊起的孔氏一族,任用了孔氏最杰出的大匠孔仅为大农丞,专管各地铁官。
孔仅用孔氏一族发明的大鼓铸之法为刘彻冶铁,并将此等秘法推广至天下各郡,提高了不少产量,但大鼓铸仍需人力操作,产出的铁还是不够满足战争所需,刘彻早就命孔仅探究新的鼓风法,却不得其法,如今仙迹随处可见、显得无比廉价的铁,让刘彻眼前一亮。
他沉思片刻,刻意问道:“如今铁制品普及天下万家,主播可知这冶铁技术的革新历史?”
而他发言却晚了片刻,几乎是同时,有另一条留言冒了出来,且排在了他的问题之前:
【明摄宗:主播能介绍介绍石油的历史发展吗?】
人心都偏,林菱无意间一瞥,不仅能够一眼看到“明摄宗”这个“同好粉”的发言还成功完全把刘彻忽略了,想了想说:“哎,这位朋友,你说巧不巧,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还真知道呢!”
刘彻:“……”
他感到了林娘子明晃晃的偏心。
林菱对石油历史的了解,来源于大学舍友,她舍友是个卷王,本科修双学位,其中一个专业就是“石油和天然气工程”,这是一门研究石油与天然气的交叉高新技术学科,应用前景在当时看来还算满远大的,而且招收单位几乎都是国企或其他体制内单位,可以说就是为了就业而辅修的专业。
当年通宵自习、为论文献出自己的肝的夜晚,似乎都还历历在目,林菱无聊去蹭舍友的课时,就听那个爱偏题的地史学老师慷慨激昂地说过:
【据我不负责任的个人记忆啊,人类发现对石油使用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4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楔形文字记录,但我们种花家也算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采并且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了。比如,我们最早的石油记载见于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的东汉史学大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他在里头写:“高奴,有洧(wei)水,可蘸。”】
东汉永平五年,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下狱的班固猛地抬起头来,他的汉书如今才写了一半,即便身陷囹圄,他也伏在冰凉的石块上继续编写,谁知头顶的仙迹忽而提到了他的名字。
与司马迁并称……史学大家,他喜极而泣,想必他最终完成了《汉书》!
【班固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所写的高奴,爷爷,高奴应该是陕西延安吧?对吧?对哦?那我就没记错,那的延河有一条支流名为洧(wei)水,蘸呢,则是东汉用来形容燃烧的字。连起来翻译便是:“高奴洧(wei)水水面上有像油一般、可以燃烧的东西。”
然后就是到了唐朝的《元和郡县志》记载:“玉门县石脂水……泉有苔,如肥肉,燃极明……人以草墨取用……”意思就是说我们不仅发现石油,还开始利用石油了。
而真的“石油”一词,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的,他说:“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石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比起班固简单记录石油的存在,沈括则将石油性质与产出都描述清楚,还推论石油必将大行于世!不得不说,沈括不愧是咱们中国的达芬奇、百科全书式的全科天才、北宋最杰出的科学家,他不仅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也非常有科学远见。我们如今的世界,的确因石油而产生巨变,乃至能左右世界的和平与否。】
“北宋?”赵匡胤有种不详的预感,他的大宋未来和汉朝一般裂开了吗?
元佑八年,宋哲宗赵煦即位大赦天下,因“议筑永乐城,敌至却应对失当”被贬随州的沈括有些难以置信地望向天际,他无亲无故地寄居在法云禅寺,因是戴罪之身,还要受朝廷日日监视,直到前日,他才收到旨意能够离开这个困了他三年的伤心之地。
仙迹出现时,他也因自己能够观看仙迹而得到了一丝慰藉,这囚徒死水般的生活也渐渐出现生机。他随仙迹品评秦汉历史,也随着感慨那不曾见过的明相张居正,但万万没想过仙迹会说到自己!如今他历经了宦海沉浮,已老迈的他对仕途萌生退意,离开随州后,他终于能够和家人团聚,又有仙迹相伴,已慢慢从颓废自弃的状态下振作起来,专心于各种杂学,并整理曾奉旨编绘的《天下郡县图》。
“梦溪笔谈……”沈括微微笑了。
他本就想着完成朝廷交给他的事情,便隐居乡野,不再过问国事。因此嘱咐家人在润州买下了一座梦溪园,仙迹说他写下了这样一本书,想必历史上的他终究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正想着,他脾气暴躁、人称“河东狮”的老妻张氏却突然嚎啕大哭起来:“郎君,仙迹能如此夸奖你,日后想必……想必那些小人再不敢污蔑、排挤郎君了!”
他性子绵软保守、还有些温吞懦弱,在随州受尽苦楚,平日里时常对他大呼小叫的张氏却坚定地撑起了整个家,不仅没有掉一滴眼泪,连寄来家信都在责骂他怎么能自暴自弃。
如今却因他得了仙迹褒奖而哭。
沈括一边为难得脆弱的妻子拭泪,因过于惊喜得有些木然的头脑也终于能够渐渐回味仙迹对他的那些夸耀之词:中国的达芬奇、百科全书式的全科天才……
虽然不知道这达芬奇是什么人,但其他溢美之词还是如仙乐般悦耳,几乎叫人快要飘飘欲仙!但这……这是不是夸得太过了?沈括不禁老脸通红。他精通之物对于经史子集而言,均是“小道”、“雕虫小技”,毕竟,他这个人与这些他喜爱的驳杂知识命运一般,都并非当代主流。
沈括甚至曾经自卑万分。年轻时,初入仕途,他写的文章因不推崇当时盛行的韩愈诗文而被官场同僚排挤,之后在官场因政见不同,又遭遇王安石变法派的疏离和攻击,年老之时还遭永城兵败,屡遭贬谪……他以为他终将一事无成,谁知,青史却站在了他这一边。
他真的有这么好吗?
不……他其实也是一介凡人罢了。 【沈括这个人,以后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很应该和大家说说,他的确是个全才。现在我们继续说石油,在古代,对石油的利用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大多利用的也都是自然喷涌、自溢而出的石油,宋朝以前的古人们并不知道如何开采石油,只能采用简单的工具,如野鸡尾,将石油收集到容器中。因此那个时候,用石油做灯照明是使用石油的主要用途。
直到宋朝,咱别看大怂在军事上怂得难以直视,但他却在石油方面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宋朝出现了一些手工挖掘的石油井,石油也在这一时期被宋人应用在战争当中,宋神宗年间,就曾在开封军器监用石油、硫磺加工“猛火油作”,制作用于攻城的投掷型□□,听起来还挺先进的哎。不过嘛,也没啥卵用,研制出了武器你又不用,你就喜欢赔款跪下认爹,那还有啥办法呢?
后来我们就没有然后了。由于程朱理学的盛行,与儒学无关的那些都被斥为“旁门左道”、“奇淫巧技”,我们对石油的利用也就止步于此了。
从此有关石油的话题,就要放眼世界了。
世界石油工业化的开采开始于十九世纪,然后到了二十世纪内燃机被发明,石油也跟着正式登上了世界舞台。因此随着工业发展,到了近现代,就出现了基辛格的那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便控制了世界。”
石油也被我们称为“工业的血液”,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我们从石油中提炼出了汽油,开启了以石油为动力燃料的“汽油时代”,但石油除了用于燃料之外,还是化学工业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原料,从石油中能提炼出3000多种产品!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塑料制品,原材料都来自石油,是利用石油提炼过程中产生的乙烯、丙烯等物质,并通过聚合反应将这些单体化合物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最终形成塑料。
除了塑料,还有化肥、杀虫剂、化学溶液都是以石油为原料的。
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scriptgtread_xia()/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