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让人研究消炎药,有现代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身上很容易出现炎症,一旦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变的一发不可收拾。
第90章
医学院不止有从汴京城带来的御医,还有赵令闻高价请来的大夫,只要有专长的,全部都要,并且让御医们跟这些大夫聊过,只要不是那种脑子死板,基础扎实的,全部都可以留下。
然后开始招收学员,年纪在十岁到十九岁不等,要求识字,每人每月都有补贴,包吃包住,但是需要考试,每个月接受一次考核,不合格者只有两次机会,要是连续两次月考不合格,只能被送出医学院。
毕竟以后医学院出来的人,都是要成为医者的人,一开始就是学渣可怎么行。
一般会愿意上医学院的,要么家学渊源,要么因为穷,好歹医学院的补贴还是不错的,养活一家人都不是问题。
特别是边城这边的消费不是很高,只要读书,就可以养活一家人,为什么不呢?
所以报名的人非常多,医学院总共三十多名大夫,在一起撰写了医术,那都是赵令闻按照孙蓁蓁的要求给他们布置的作业。
最终被印刷出来,教导更多的学生。
因为是第一次办学,所以招收的学员差不多五十人,从一开始的零基础教学,等满一个月考核,再分配到不同的班级。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集中一个方向学习的,比如给人看病,制药,外科,都是不一样的。
外科要求比较严苛,那就是胆大心细,并且手稳眼睛好。
光是这些要求,就很难达到了,外科的学生只有几个,哪怕每次都恶心的面色发白,也还要坚持下来,无他,外科给的银子最多。
看补贴就不可能轻易的放弃,赵令闻表示一切可以用银子解决的事,都不叫事。
如今扫荡附近山贼寨子后,他可是算起来发了一笔小财,虽说不必上他全国办厂子来的日进斗金,不过胜在一次性数量多。
他还给他哥写信,说了钱庄的好处,对此官家还是很心动的,只是要在汴京城开办钱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因就是在汴京城内所有的地,都已经满满当当的了,再也没有多余的地方来开办钱庄,要说官家不眼热边城的经济那是不可能的。
那可都是银子,知道他家弟弟去了一年多,收上来多少税吗?
主要还是,赵令闻针对去关外做生意的那些商人,各种的税收,更别提缴获了多少好东西,那可都是白得的,不需要还。
本来就是说明了的,不许倒卖违禁的东西去给草原人,非不听,有什么办法,当然是直接缴获外加罚款,而且还是巨款。
赵令闻觉得可以靠这个发财也不一定,只可惜,后来那些人学乖了,违禁的东西虽然好赚,架不住罚款加没收啊,赔的倾家荡产谁家底子厚也吃不消。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胆敢继续送东西出关,让你们直接穷的当裤子!
孙蓁蓁就是在赵令闻背后出主意,反正也没人知道她是谁,所有人都以为赵令闻有个宠爱的军师,日夜都要跟在身边不能离开的那种。
可怜赵令闻就这么背上了断袖的锅,谁让他一点都不掩饰对孙蓁蓁的喜爱,明眼人又不知道情况的,自然就乱猜起来。
不过因为舒王的身份,只敢在私底下嘀咕,摆在明面上那是不敢的。
但是对这可恶的王爷,被背后说三道四,还是能令人心情愉快,毕竟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对付舒王,真想做什么,除非是当今官家突然厌弃了舒王,否则他们就别想做什么。
可试问,谁会厌弃一个能给自己国库填满的弟弟呢?
等干掉了附近的山贼土匪的,赵令闻已经写信回去抱怨,让他哥把兵权收回去,打仗游戏他已经腻了。
“你瞧瞧这个七弟。”官家拿着信件,简直无语,谁家糟心的弟弟!
“这不挺好,先前大臣们都在议论,说您放的权太多了,这是助养了舒王的野心。”刘氏接过了信看了两眼,忍不住笑着说道,只能说,老七是个聪明的。
“呸,我的弟弟,我还能不了解?”官家不满的说道,“七弟要是个有野心的,早就上朝堂来了。”
官家说的也没错,赵令闻真要野心勃勃也该是留在汴京城里,特别是上朝堂占据话语权,而不是远在边关,还被被人诋毁。
越是这样,官家就越发的维护自家弟弟,比起那些只会让他警惕弟弟的大臣,赵令闻的实际行动更像个贴心的弟弟。
那么远,还记得他的老哥哥一家。
虽然每次寄信来都是想气他,书写的很随意,抱怨赵益之废物,还要他辛苦带队,没事还忽悠娘子来边城,差点出事,当然委婉的吐槽了官家的人,连匪徒都打不过!留着干啥!过年送礼用吗!
官家也是知道,自己那些人是比不上边关的将士,差别很明显,这些孩子都没见过血,总归是不同的。
有刘氏的劝说,官家还是应了赵令闻的要求,将他的兵权收了回来,留了一部分给赵益之,有侄儿在边关跟着他家七弟,总比身边一个自己人都没有强吧。
这要是被赵益之听到,怕不是想要翻白眼,就他七叔训练出来的人,比军营那些家伙强多了。
也难怪他七叔瞧不上那点兵权,就那些家伙能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