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为求嫡子,笼络权贵,居然杀了发妻?”柔贵妃听着刚从宫外回来的元初转述给她,失笑,“怎么可能,吴王妃堂堂的超品亲王正妃,又不是蓬门小户出来的无人撑腰,吴王想杀也得有那本事扫清首尾。”
元初微笑道:“市井流言而已,是真是假何须探究,娘娘听个乐子罢了!”
“流言能杀人。”柔贵妃幸灾乐祸,“吴王虽不怕事,沾上也有点小麻烦。”
她笑着笑着,突然一顿,看向元初:“和你们有关系吗?”
元初垂首,柔和地道:“流言而已,市井无稽之谈罢了,娘娘何须在意?”
这话其实就是在含蓄的承认了。
柔贵妃笑声一收,眨了眨眼,思忖道:“可是你们……本宫是说,不管谁传出这流言,对吴王来说都是不痛不痒啊!”
的确,此等无稽之谈,市井小民不懂,会当个乐子私底下议论,真正在朝为官的人,没几个会相信这种无凭无据的事。顶多损伤一点吴王的风评,但这对于晋阳公主府的人来说,也是冒了一点风险的。
元初眨了眨眼,那张平平无奇的面容上浮现出一点狡黠的光彩来,让她整个人都显得更加生动了:“底牌总要慢慢掀开,说不定……这只是一道开胃前菜呢?”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提前一点更新,没有二更啦!明天争取多写一点
火耗:来自百度百科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篇,原句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第79章参奏·
流言在京中愈演愈烈。
虽然这流言在勋贵世家听来简直无稽可笑,然而民间百姓最爱听的恰恰就是此等猎奇、匪夷所思的传闻,其中的合理性他们不会思考,也无暇思考。
短短几日的功夫,满京城都知道吴王杀妻续娶一事了。
“糟糠之妻不下堂,哎呀呀,好歹也是原配的老妻,生不出儿子来大不了就是休了,怎么能说杀就杀。”
“是了是了,这深宅大院里的阴私真是不少,可怜那原配王妃了。”
“好人家的姑娘嫁进来说没就没了,爹娘不得去要个说法吗?”
“这就是傻话了,皇帝的儿子,谁能去要说法,做爹娘的也只能忍下了吧!”
诸如此类的言论在大街小巷中暗暗滋长,直到传进了吴王妃的亲兄嫂,现任安平侯夫妻耳中。
老安平侯回家乡养老去了,安平侯却还在京城为官。听到消息之后,安平侯起初嗤之以鼻,反倒是安平侯夫人忧心忡忡道:“侯爷,咱们还是斟酌一下为好。”
安平侯匪夷所思:“你我亲眼看着小妹下葬,岂会有什么错漏之处?何况堂堂亲王妃,死后自有宫中女官检视,吴王焉敢对小妹下手?”
夫人见他会错了意,连忙道:“你将我想成傻子了吗,只是京中流言传得沸沸扬扬,未免影响我们和王府的关系,我的意思是,知会一声吴王,叫他处置流言,也好表示我们信任王爷,免得生了芥蒂。”
安平侯细思,觉得甚是有理,一时禁不住笑道:“夫人果然是贤内助,点醒我良多。”说着便起身出去,走了几步,口转头叮嘱道,“小妹当初嫁去王府时,嫁妆不少,咱们家存了一份嫁妆单子,你记得命人誊抄一份送去给周嬷嬷,让她留神看着点,小妹的嫁妆是要留给大郡主的,别到时候不明不白的没了。”
周嬷嬷是吴王妃的陪嫁嬷嬷,侍奉吴王妃多年,口没有儿孙,拿吴王妃当自己的亲生女儿来看,一向忠心可靠。
前几年京中有一家勋贵丧了儿媳,口再续弦。谁知那续弦继室出身小门小户,眼皮子浅,竟然吞没了先夫人的嫁妆,逼得先夫人一双嫡子嫡女出面状告继母吞没生母嫁妆。闹得满京城沸沸扬扬,固然有人指责儿女状告继母是为不孝,但继室占据先夫人嫁妆,意图逼死嫡长子女一事还是在京城里掀起了波澜,最终这家人成了满京城的笑柄。
安平侯夫人点头:“你放心,嫁妆单子已经誊抄过了,明日我就递帖子上门。”
次日安平侯夫人果然递了帖子,霍侧妃出来接待她,二人谈了几句,安平侯夫人便提出要见周嬷嬷。
霍侧妃一怔,露出为难之色来。
安平侯夫人心中一跳,隐有不祥预感,追问之下,霍侧妃才道:“夫人有所不知,昨日周嬷嬷自缢了,尸身现停在柴房,还没来得及下葬,因着忙碌府中事务,还没来得及给侯府送信。”
听了此话,安平侯夫人顿时心生疑虑。
吴王妃宁氏身边最可靠的陪嫁奴婢一共三个,两个大丫鬟桃红柳绿,在大郡主往苍州去的时候跟了一个,剩下一个主仆情深,吴王妃薨逝当夜,这丫鬟跟着撞了柱子,统共剩下一个周嬷嬷,好端端也寻了死。
这样一来,吴王妃病重时最得她信重的几个奴婢,居然一个都没剩下。
柳绿跟着大郡主去苍州了,吴王妃薨逝之前,最常侍奉的桃红和周嬷嬷居然都自尽了。饶是安平侯夫人心中本来没有疑虑,这时候都微微变色。
霍侧妃犹自不解其意,吴王不在府中,她口不知道外边的种种流言,只见安平侯夫人脸色都变了,尚自不解,就见安平侯夫人突然跳起身来,匆匆告辞。
一个奴婢自尽,这叫主仆情深,可称一声忠贞,两个奴婢都自尽了,这不能不引人生出疑心,去怀疑她们到底是自尽,还是“被自尽”。
安平侯夫人像是身后有鬼在追,一路逃出了吴王府。
她情不自禁地去想,小姑宁妃到底是病死,还是如传闻中所说,是吴王急着迎娶新的王妃,才被害死的。
大热天里,安平侯夫人硬生生吓出了一身冷汗。当她生出这个疑心时,原本的漏洞疑点也会被她自己补全。她一路赶回去,将周嬷嬷死了的事告诉安平侯之后,安平侯也变了神色。
他虽然不想得罪吴王,但死了的那个是他亲妹妹,此事不能含糊过去。
思来想去,安平侯趁着吴王尚且没回府,命人去将周嬷嬷的尸身带回安平侯府,口私下通过相熟的朋友,请了个刑部的仵作,来检视周嬷嬷尸身有没有问题。
那仵作五十多岁,在刑部当了三十多年的差,经验丰富,什么稀奇古怪的尸首都见过,围着尸体检查了两圈,道:“恐怕不是自杀。”
侯府管事忙问原因,仵作指着尸身手腕和脖颈道:“手腕有不明显的淤血,颈部勒痕显示她曾经激烈挣扎过——她是被人控制住之后挂上去的!”
管事看不出勒痕淤血有什么不对,但他一听就知道事情大了,连忙一溜烟地跑去禀报安平侯。
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死的不明不白,安平侯再忍不住。
于是次日朝会上,安平侯上奏,请求彻查吴王妃宁氏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