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郎连忙长揖到底行了礼:“学生王尘,拜见王爷。”
安北王一脸的不睦,声音低沉得感觉就像北地要下雪之前的天儿:“你也知道你还是个读书人,既是读书人不该好好读书,怎的这样的战时,还敢四处乱窜?你阿爹阿娘知道了,不得跟着担心?王相公那么精明的人,这儿子可教导的不咋地。”
王三郎低着头,心里却转得极快,自己往这北地来,便是待在祁远山,也有日子了,这位王爷这时候把自己叫到跟前,肯定不是得了空,把自己叫到跟前,就为了训斥自己几句。
“王爷教训得是,原是三郎自小儿极少出远门,书读了不少,可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过见过的实在太少,这一趟三郎确实是来得有些莽撞,可是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能见到书上见不到的学问,三郎这一趟,实在大涨了见识。”
安北王听着王三郎答得不卑不亢,好像没被自己那股子特意营造出来的气势吓着,心下不禁暗自点了点头,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噢,都涨了些什么见识,说来听听。”
王三郎连忙拱手道:“学生是从江南西路北上京城,再从京城跟着张家药行运药材的商队入的隽城,再从隽城到的岐雍关,最后才来的北地。”
“这一趟下来,总算领略到朝廷许多政令中的妙处,比如米粮分级、易粮而食这一条儿,可说对北地和朝廷,是一条两利的策略,实在是叫人钦佩得紧。
“但是,学生只是说的一个设想,若是在隽城,或是在隽城和安远之间,再设一个转运市场,把米粮的分级和交换,真正按照买卖来进行,这样,是不是可以把军粮和百姓的口粮分开,就能让大军和军户的口粮彻底分开,这样是不是就能实现多劳多得和自给自足,减少大军的负担……”
安北王听着王三郎这突如其来的设想,开始只是当作小儿戏言来听,慢慢地,竟还真听出了些沉思。
现在的大军统一种粮,是从从前的战后一起垦荒演变过来的,可如今的冗余和因为范围太大造成的监管上的漏洞,造成了安北王太妃往里伸手的空子,她肯定不是第一个伸手的,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再联想到今年战时,大军赶不上种粮便上了战场,可军户家中依旧保住了今年的口粮。若是按照南边儿的方法,把部分田地划分到军户各家,甚至全部划分下去,到农忙的时候交替休假回家帮手……
安北王不由自主问了几个南边田地租种的法子,还有收租收赋的策略,王三郎答得头头是道,安北王听得连连点头,屋里的气氛逐渐变得极好,说到兴奋时,两个人还凑到一张舆图前面,圈圈点点聊了许久。
第312章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
虽说素苫仍在最后挣扎,想依靠劼国相助而翻身。
但旌国国主病重禅位,从前的旌南王坐上了旌国国主之位。旌国大王子封了个闲散王爷,二王子被幽居。
从前的旌南王世子,如今的旌国大王子,按照早先和大云的约定,抄了劼国后路,施行了南北包抄之策。劼国入侵大云之时,本身就损失了大军,加之国土不丰,兵少将寡,注定了亡国之象。
北边大局已定,这一日,风和日丽,张家老祖一行,踏上了南回之路。
安北王和长公主一直送过祁远山,才依依不舍,返程回安远。
大车上,安北王看着情绪低落的长公主,笑着安慰道:“好了,王妃何须如此伤怀,说不得过几年,兜兜转转,他们又会往这北地来了。”
长公主略怔了怔才道:“王爷这是有什么打算?”
安北王一脸无奈道:“我能有什么打算,不过是觉得,不想可惜了那两个孩子,我把王三郎给我写的条陈,一个字也没落地送到了官家面前,这样的治世良才,多少难得。”
看着长公主面上露出的一丝讶色,安北王悠悠叹了口气道:“等战后,大事得定,咱们北地,不可能永远都像现在这样,南北两策而治,闹得朝臣诟病,官家头痛,要改军治为吏治,总得先找地方撕口子,这口子撕得好,往后才能平平安安过渡,若是撕不好,哎……”
这些矛盾,长公主心里一清二楚,不过是从前时机不对,可朝廷里总有那么些人,出于各种各样的考量,左一个折子右一个折子,若不是官家生生压住,加之朝廷里明眼人总还是有的,譬如广南王府,还总在说南北局势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毕竟,广南府那样的地方,都早就实现了吏治地方,军守国土。
长公主想着自打王爷那回没吓住王三郎,反而被王三郎说得连着失眠了好几日,忍不住嘴角绽开一丝笑颜:“王爷是想用分军田这事儿,撕开这条口子?”
安北王当然知道自家王妃笑的是什么,只也轻笑着点了头:“要说这小儿郎也挺敢说的,诶,我怎么越想越觉着,好似是我被他算计了去……”
“你以为人人都是你那营里的猛将,除了个猛字,肚子里就算带着点拐弯的,也拐不了三个以上的弯儿。你那样突然把人家叫去,开口就是训斥,人家和咱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就硬要说有什么牵扯,总还是人家阿爹对咱们北地,这场大战,助益良多。我和他阿娘虽说相处不长,但是还挺投缘。”
“你突然不明不白就对人家黑了脸,人家还不得仔细想想,那些话,一来能转移你的注意力,二来还能叫你明白,他可不是个没脑子光有一腔热血的读书人。你这是实实在在,终日打雁最后还叫雁啄了眼。”长公主眼里闪着戏谑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