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白起的判断是正确的。秦军包围了邯郸,却始终无法啃下邯郸这块硬骨头。
后来,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魏国军队和楚国军队,与赵国军队里应外合,大败秦军。
哪怕王龁有着不错的军事素养,秦军仍然损失惨重。
尽管这一战的失败,并非王龁一人之过。但因为此战中秦军损失过重,王龁在秦国国君心中的评价不免受到了影响。
此前,秦国认为王龁比蒙骜更老成持重,此战之后,秦国国君就更愿意重用蒙骜了。
秦孝文王时代过于短暂,嬴稷待机时间太长的彼端就是,继位的嬴柱还没来得及有什么作为,就去地下和他的老父亲团聚了。
秦庄襄王时期,嬴子楚以蒙骜为将,攻韩,伐赵,并夺取魏国三十七座城池,对魏国产生了严重威胁。
魏安厘王忍无可忍,派信陵君魏无忌与其余四国合纵,组成了五国联军,共同攻打秦国,最终击败秦军。
这次的合纵队伍中,不见齐国人的身影。
自从齐国险些被灭又复国之后,齐襄王、君王后只想休养生息,压根儿不想再掺和什么合纵连横之事。
只要被攻打的不是齐国,谁打了谁,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秦国和齐国又不接壤,秦国对齐国的威胁,还比不上齐国周边这些国家对齐国的威胁大呢!
后来,齐国颇具传奇色彩的君王后去世,她的儿子齐王建也继承了父母的想法,不肯轻易动兵戈,尤其不愿意与秦国为敌。
秦王政继位之初,趁着信陵君魏无忌去世,命蒙骜攻打魏国,攻取魏国二十余座城池。
可惜蒙骜没能熬到秦王政发动灭国战的时候,否则,灭六国的功劳必然有他的一份。
王翦是在蒙骜去世之后,才真正开始崭露头角的。彼时,他已经人至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