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人拎着鸡鱼肉蛋穿街而过,以至于不过中午就传遍各个角落。
别说收购站的人,就是在家带孩子的张小草都知道了。
结果就是他们到街上,刚把东西摆出来,就有人问:“这些东西哪来的?”
问巧了,正好是张来贵。
张来贵可是个精明的,瞧着对方长得人模狗样,不像无业游民,立即不客气地说:“你家的!”
对方噎住。
好半晌憋出一句,“你这个大爷说话怎么这么难听。”
“那你让我咋说?明摆着的事你还问,吃饱了撑的?”
那人心梗,“你你,真是你们家的?”
张来贵给他一记白眼,让他自己体会。
那人顿时不敢在这边待下去,转向另一边。
张支书提前打了预防针,大伙儿都有心理准备,他不问价格问东西哪来的,结果一个比一个说话难听。
村民态度强硬,一副不怕查的模样,反倒是那人不敢瞎问。
没过多久就走了。
殊不知村民看似忙着吆喝卖菜,其实都盯着他。
看着他走远,闲着无事的王秋香移到张支书身边,“那个人是哪个单位的吧?”
张支书:“看穿着也看出来了。”
“穿的干净?”在他旁边卖菜的村民问。
张支书微微摇头:“他上衣兜里有个钢笔。哪怕是收购站的,也是主任级别。”
王秋香:“他都没敢管咱们,这么说没事了?”
张支书笑道:“上面的政策能有什么事。连自家种的东西都不许卖,改革还改个鬼。”
卖菜的村民立即问买菜的人:“听到我们村支书说的话了吧?”
“听到了。”买东西的人放心了,看到旁边有肉,“给我称两斤吧。”
“等等,先来后到。”
此言一出,众人侧目。
小芳看到又是上午那群老太太,忍不住乐了,“还以为你们会早早在这儿等着呢。”
“聊天聊忘了。”其中一个老太太一脸懊恼。
小芳:“对面还有。不过也只有今天。我们村的猪都杀光了。”
众人一听最后一次,顿时顾不上废话,立即分开各买各的。
片刻,肉和鱼就被抢光,只剩一些青菜。
有村民就问:“这些青菜还卖吗?”
张支书:“回去也没事,再等会儿吧。我不信家家户户都有院子种菜。”
农场也有楼房,住楼房的人就算种菜也只能用木盒种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