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何进这番做派,荀攸是看不上的,但是陆离若是要跟对方硬碰硬,还真的不一定能碰的过。
从某种角度来看,对方如果不想掺和,如今的保持沉默反而是一种相对稳妥的选择。
在这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戚宦争斗中,已经出现第一位出局者了,而出局者也不是别人,正是宦官中掌握军权较多的蹇硕。
而很荒唐的一点在于,对方的出局真要详细说的话,是外戚宦官双方同时出力达成的结果。
也可以说,对方将自己混成了两方都不待见的存在,然后被双方一起出手办掉了。
外戚看他不顺眼其实很好解,不说戚宦之间的争权,就拿私人恩怨来说事。
当初何进可是差点就被对方骗过去噶了,这要能将对方看顺眼那才有鬼了呢。
可同为宦官,蹇硕还是掌握着兵权的宦官,他是怎么让张让他们看不顺眼的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虽然他当初在先帝灵前面对刘辩继位保持了沉默,但后面还有那么些贼心不死的架势,颇为蠢蠢欲动。
这在宦官们正努力讨好新帝的情况下简直不要太扎眼,这要是被新帝与太后知道了,误会他们体的立场,这不就是想让他们死吗。
况且大家跟先帝之间都是在互相利用而已,你表现好像要士为知己者死是哪一出,不觉得自己太格格不入了吗,你再衷心难不成还能进老刘家的坟吗。
而且你在何进那里拉了那么多仇恨,办了你说不定还能暂时和解一下。
宦官与外戚看起来势如水火,但有的时候也是可以联合一下的。
再者说,郭胜当初拿出来讲的恩情也不是假的,要知道光和四年何皇后毒杀了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后,差一点就被愤怒的刘宏给废了,还是郭胜帮了忙呢。
反正别管怎样,先办了蹇硕就对了!
于是,蹇硕猝。
而现在外戚与宦官的战斗情况是这样的:握有军权的蹇硕已经被办掉了,但是宦官们靠着如今的“柔弱无助”以及能言善辩靠上了太后,本该跟何大将军兄妹一心,实际上几乎没怎么兄妹一心过的太后现在实际上是偏向宦官的。
如果这个时候先帝宠臣能够站出来发言一下,真的是能够堵得太后哑口无言的。
毕竟虽然他们一个是太后,一位只是侍中,但两人中到底哪个更被先帝亲近这是众人皆知的。
荀攸作为士人对宦官是绝对不存在任何好感的,而就他观察陆离的态度,这种事情倒也不是绝对不能谈。
可就算要谈,荀攸也不准备在这次会面中谈。
前面温情脉脉的关切了半天,后面突然说起了政治目的,就显得前面的所谓情谊充满目的性,带着种图穷匕见前的诱惑与麻痹。
虽然荀攸跟陆离没有多少真切的情谊,血缘是能够将人联系在一起不假,却也没有神奇到只是拥有血缘关系就能自动产生情谊。
荀绲与陆离的情谊,带着长辈之间情谊的爱屋及乌,加上后面几年通信的情感交流延续。
荀攸虽然没有情谊,但也不想用自己的政治目的去让陆离误会荀绲的这份情谊。
又不是一生只能见一面,留到下一次以自己的名义来单独谈又能如何。
在不涉及政治斗争的情况下,两人的这场见面倒也称得上是相谈甚欢。
虽然陆离这里比较冷清,但荀攸觉得对方这里的冷清,可比何大将军那边过度的热闹让人喜欢多了。
毕竟一群人说着说着就要争起来,争着争着就要打起来,每天不是歌功颂德拍马屁,就是炸药桶一般的互相攻击、争名夺利,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
有的时候人越是缺什么,越是容易在疯狂弥补的时候走极端。
就拿何大将军举例,他其实就很在乎自己的屠户出身,现在正在疯狂招贤纳士之中。
虽然招来的也不乏名士,却也不免鱼龙混杂,充斥着许多功利且无能之辈。
而且他这种看似自傲实则暗藏自卑的情况,也让不少人明着捧他,实际上根本看不起他,完全将他当成了斗倒宦官的工具人。
相谈甚欢的两个人从白天谈到了上,甚至还来了一个抵足而眠。
这是陆离第二次跟人抵足而眠,第一次是跟刘宏。
毕竟对方想要跟陆离刷君臣相得成就,别的君臣有的抵足而眠,他们两个也不能落下。
主打的就是一个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还要有。
在他生病之前,他都准备要裁撤其他侍中,将侍中变成只有一人的陆离专属职位,甚至还要进一步给他提高待遇。
“宰相必起于州郡”,对方给他画了饼并且真的有在做,这实在令人心中难言。
荀攸打定了主意今日只谈家事,不论政治。
但是当两人熄灭大多灯火躺在床上,却听到陆离突然说起了政事:“大将军可知你我之间的关系?”
荀攸:“自是知道。”
旁边仅留一只摇曳着火光的灯盘带给室内些许亮光,他听到躺在床榻外侧的陆离似乎轻笑了一声:“他可有嘱咐你什么?”
荀攸依旧不曾欺瞒:“有。”
陆离:“不准备告诉我吗?”
荀攸:“攸不欲因此令叔父有误仲祖父之心。”
“我如何会有此误会。”陆离坐起来:“公达,如今局势不明,大将军可有召外兵入京之心?”
荀攸随之起身:“叔父此言何意,大将军如何会……”
考虑到大将军的性格,倒也未必不会有这样的主意。
甚至哪怕他没有,可他手下那一群人中极有可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