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只要不死,无非就是一些尊严体面上,最多带点肉体上的受伤,可后者连尊严体面是什么都不知晓。
这个世界阶级分明,残酷非常。
便不是乱世,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陆离没有问石锤那两个人对于目前的生活有何看法,这是他能够给他们找到的最安全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了。
而他们如果想要更多,抱歉,陆离只能说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最多就是将他们送回去让董卓杀掉,好处是或许可以葬入皇陵?
又或者是将他们送到袁绍处,但已经将立刘虞提出来的袁绍,对待他们的态度恐怕比董卓好不到哪里去。
再者说,陆离选择的可是曹操,一个刘辩送到袁绍哪里去,跟一定程度上将大义名分送过去有何区别,资敌也不是这样资的。
而且如果真这样做了,谁知道有强迫症的天命会不会送他们去地底下跟刘宏团聚……
略过了何太后母子二人,思及接下来要去的地方,陆离先是将目光投向了荀氏。
荀氏原本是在颍川的,但根据陆离得到的消息,他们如今举族迁往冀州。
现在去找他们,也说不清楚是帮忙还是添乱,陆离于是收回了放在荀氏身上的视线。
缘分不到吧,他好像总是距离那里差着那么一点点,而那一点点的差距造成的结果就是除了荀彧、荀攸等人外,与其他荀氏亲友难以相见。
毕竟是存在亲缘关系的存在,这种阴差阳错放在陆离身上相当正常。
如今在回不了老家,亲人没法找,暂时不准备与仕途挂钩的情况下,陆离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有名的经学大家。
说来也是很让人无语,陆离今生学的内容是一点也不少,但正儿八经的老师是一个也没有的。
陆乔在教会陆离认字之后,就只负责给对方送书,句读是不教,经意是不解释的,别问,问就是为父相信你可以自学成才。
陆乔会这么相信除了真的不怎么在意陆离外,也有那么点推己及人的因素在里面。
他就属于那种认了字之后看看书就什么都明白,老师给他讲他还觉得对方说的一点都不对,偏偏还总是因为所谓的师生关系被束缚。
陆乔那是个被束缚的人吗?
他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这个的好吗,但凡当时不是陆氏与荀氏都很给力,估计他不尊师重教的坏名声就要传遍大汉的大江南北了。
所以对于陆离的教育,陆乔觉得自己给了对方最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叽叽歪歪老师的干扰。
但陆离并不是陆乔那样的超级天才,但凡没有前世记忆加持,被这么教绝对妥妥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
不过也说不准,要是当初陆离在这种自由学习氛围下表现出学不到一点点的愚蠢,也许陆乔会意识到不对改变教学方法呢。
这个可能性因为已经失去了验证的可能,陆离选择不去深想。
亲爹不靠谱,系统就更不用说了,他就是光提供学习资料,幸而是考试内容也大多出自这些书里面。
陆离现在不当官了,觉得自己该拥有一位靠谱的老师。
而在一众经学大师中被陆离选中的那个幸运儿是谁呢?
答案很简单:郑玄。
对方如今正在家乡青州北海高密隐居教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正适合登门求教呢。
这位经学大师也属于《周易》学的相当不错那一种,这种不错不像陆乔、张角他们那么玄乎,对方直接是已经可以“写实”的为《周易》作注的那种不错。
同样能够达成这一成就的,还有陆离在荀氏的某位伯父——荀爽。
考虑到曾经与陆离短暂当过朋友的董扶,在这方面也颇为擅长……
这种所有人都真的会,就自己只能背的情况,是时候尝试打破一下了。
以前我没学好,那是我没机会跟着好老师好好学习,但现在不一样了,马上我就要拥有一位好老师了。
路过的孤魂野鬼朋友们,麻烦你帮我告诉我那已经死去的爹,他儿子不是孬种(划掉)
我要让我死去的爹知道,不是我笨蛋的学不会,而是他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天才学习方面的浪费。
不就是从来不内耗反省自己,所有问题都推出去外耗责怪别人吗,陆离觉得自己也可以。
想到自己前世懂事之后,最开始面对来自亲人的各种冷待,还冷静的给他们的行为找由做阅读解,表示自己虽然被伤害却也能够想明白为什么他们会那样做……
虽然后面他及时改正了,但现在陆离回想起曾经自己那莫名其妙的解想法,都只想狠狠地给他们一巴掌,解个屁!
发疯,这是陆离给自己取得新名字,象征着他跟内耗的自己之间关系的彻底结束。
不是选择了曹操阵营吗,那么为什么不学学自己未来的老板呢——宁教我付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陆离带着石锤朝着目的地疾驰而去,而联军在陆离离开后没多久也逐渐走向明面上的分崩离析。
至于被陆离选择的经学大师,郑玄看着远道而来的求学之人,只觉得自己今天可能还没睡醒。
你说你是谁?
陆什么安?
陆伯什么?
什么伯安?
到底谁家做梦这么不靠谱,竟然梦到一开门这么大一个陆侍中站在门口啊,像这种荒唐的事情,果然只会梦中出现吧。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