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摇头:“并非如此,只是不免心怀侥幸。”
他苦笑着看向郭嘉:“对于这些事情,我有时怕自己不明白,有时又怕自己太明白。”
郭嘉明白对方的意思,不明白那是蠢,太明白就不免过于世故了。
要让郭嘉说,陆离有时不免有几分天真,对于某些潜规则也有些许迟钝。
可能是因为对方一出仕就是潜规则中的高位者,是做决定的人,是不明白也没有关系的人。
都说先帝因为陆侍中转而有些喜欢聪明美人了,但有没有可能先帝审美本质上其实没有变化,因为陆离在某些方面也确实算得上是笨蛋美人。
陆离也是惭愧的:“说出来不怕奉孝笑话,我曾经因此也是闹过不少蠢事的。”
他没有说洛阳的事情,只是说起了曾经在乐安郡犯过的蠢。
“我初上任时,百废待兴,闻听有贤才便亲自前去拜访,那人年长才高,见我时笑脸相迎、入内后开口相问,我以为是考校,被考了个面红耳赤,只道自己回去后自然找人请教,之后再来。”
郭嘉听到这里嘴角忍不住开始上扬,他都能想象到那个场景了,人家是把你问倒后想要通过解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你可倒好,你说自己回去找别人问。
这里面其实有艺术加工的,陆离回忆到。
这里面必然有修饰之词,郭嘉判断到。
其实当初那人的笑脸相迎,是很高高在上的笑。
至于将陆离问的面红耳赤,不是陆离答不上来,而是纯纯被对方气的。
对方就是那种空谈误国的典型代表,问的很假大空,回答的也特别不切实际。
问陆离可知道如何让百姓吃饱穿暖。
陆离当时还跟对方走流程的说了句:“请先生赐教。”
然后对方就说什么“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好家伙,对方不会觉得就自己一个人读过《孟子》吧,这事需要对方来告诉他吗?
还问陆离可知晓如何教化百姓,陆离都做好要听对方背《论语》的准备了,但是对方没有,对方背的是《礼记》。
最后看着对方那副“你肯定很佩服我吧”的样子,陆离笑着说了句:“先生当真大才,可惜我才疏学浅,难以相配,现在就回去好生学习,下次来必然不会如今日这般哑口无言。”
然后哑口无言的就变成了对方。
郭嘉问:“后来如何?”
陆离:“后来他去济南国做事了。”
那时在济南国为国相的,是曹操。
第79章 雪中送炭
陆离与郭嘉正欲离开徐州,董卓的死讯与来自长安的征辟却先一步到来了。
当初貂蝉先以司徒爱女与吕布相识,虽被父亲多次反对却不改其心,王允在吕布面前隐隐有松口之意。
后趁着吕布不在,王允将董卓邀请入府中。
董卓的向上之心已然难以遮掩,反对之人固然众多,妄图从龙之人亦是不少,王允就在董卓面前扮演了类似后者的角色。
先是通过接连十几年,几乎年年都没有断下的天灾,表达了一下大汉已经失去老天爷的眷顾了,不是老天爷喜欢的孩子了。
再通过这些年此起彼伏的起义,说明了一下百姓对于大汉的深恶痛绝。
反之,看看太师你,你一来祸害天下百年的宦官就完蛋了,天灾人祸也消停了,这真的是命中注定要让你来拨乱反正啊,你不干都是对不起天意民心。
言语上表明了立场,物质上那也得有挂钩不是。
钱财宝物,在狠狠搜刮了一波之后,董卓还真的是一点都不缺。
既然如此,那自然是送美人了。
这位美人还不是一般的美人。
王允给出的说法是:“当年先帝喜好有异,各家有所备也,不想先帝竟……如今看来也是天意,此等佳人正该太师得之。”
这事董卓是清楚的,毕竟他当年也是贿赂过宦官的人,有一说一,这种人他也是有准备过的。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美人还没有调教好,陛下就变成先帝了。
虽然貂蝉出来后其实没有特别像是什么文学斐然的才女,这种气质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出来的,但这件事情本身的重点也不是培养的像不像。
而是我将自己给皇帝准备的美人,现在送给了你,以此代表我的诚意。
这里面的意思,太师你明白吧?
董卓自然是明白的,明白之后欣然笑纳。
美人本身已经足够惹人喜爱,再带上一层三公之一效忠的标签,就更是惹眼了。
人缺少威信的时候想要让人惧怕,得到足够多惧怕后想要再进一步时,想要的就是人们的真心赞服了。
等到吕布回来,王允又对他暗示,自己被小女纠缠的实在不行,松口同意了他们两个的事情。太师知道此事为了成全他的面子,特意将貂蝉接了过去,表示这件事情是他做主要让这俩人成的,虽然为妾,当以妻礼待之。
吕布听到这话自然高兴,然而等到他真的到了太师府,嘻嘻瞬间变成不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