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其他类型 > 谋士系统在三国 > 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91节

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91节(2 / 2)

吕布可不觉得这事是什么好消息:“此贼子欲害我!”

“那颍川先前遭董卓所害,甚是萧条,几近无人,驱我去此,莫非为田间耕夫耳!”

“况此地夹于刘表、袁术之间,岂不死路。”

吕布或许不是什么顶级的智者,却也不是傻子。

张扬不曾想对方这个时候倒是看明白了,你说你要是早有这个聪明劲,哪里还会让自己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张扬:“奉先既然知其歹意,可有应对之策?”

吕布张口却无言,眼睛转了转,只看向张扬,拱手道:“布若有良策,何至今日,盼府君教我!”

一旁的高顺看着他们家将军这个虚心求教的样子,个一副心如止水的状态。

他很清楚接下来又将迎来新的循环,郁郁不得志时虚心纳谏,虚心纳谏之后行动力满满,行动力满满的获得成功,成功之后骄傲自满,于是迎来再一次的郁郁不得志。

总结为:落难听话——听话成功——成功自满——自满落难。

可谓是完美闭环。

他不由想到了那篇《项羽论》,不同人因为经历不同,看到后总会想到不同的人。

曹操看完后第一时间想到了何进,而高顺看完之后,觉得把里面的项羽换成他家将军,只需要稍稍改动些许词汇,半点违和感都不存在。

可惜他家将军看完是半点没往自己身上想,反而有些怨怪王司徒没有金刚钻还揽瓷器活,甚至为当初自己被美人计所设计也有点看法。

身在局中的时候看不出来,可一切结束后有些算计慢慢也能咂摸出点味来,只是那个时候吕布意气风发、志得意满,也就不计较这些了。

现在落难了,总不免要想想的。

高顺在这里想那篇文章,张扬也与吕布说起了文章的作者,以及文章作者此时的栖身之处。

张扬:“袁公路与袁本初已不能容,何不去曹孟德处一试。”

“想当初董卓擅行废立,毁坏皇陵,奉先虽有行差踏错,到底迷途知返,为国诛贼。袁氏不认此恩,陆侍中却未必不认,若以他为中间之人,帮忙引荐,便是兖州牧不纳,亦无加害之可能。”

第90章 吕布去留

收到来自吕布的来信,陆离个人都是懵的。

万万没想到这“砸在手里推销不出去的”,会被弄到自己这里来让帮忙介绍对象。

我难道是什么没良心的红娘吗,还要牵这种线?

况且吕布这所谓的“虽有行差踏错,到底迷途知返,为国诛贼”,这里面的春秋笔法未免太过了些,你怕不是忘了当初是谁帮着董卓挖掘皇陵的了吧。

不是吧,你这年纪虽然算不上小,也没有老到不记事的程度啊。

陆离提笔就要回信拒绝,可笔还未曾落下,立刻意识到了不对。

这事的重点是自己愿不愿意当中间人吗?

这件事的重点是对方想要投曹操。

万一他这边拒绝了,曹操那边却是想要的呢?

吕布的武力值有几个不眼馋的,尽管放在身边就像是不定时炸弹,可若是放出去对付别人,未必不是一把好刀。

原本要写给吕布的拒绝信改为“容我思量一二”,而相关情况则是在另一封信件中写明发往曹操处。

——明公啊,有位随时可能噶人的猛将想要投靠你,要不?

此刻曹操已经带兵进入徐州,正一路朝着彭城攻去,突然接到陆离的来信,说是吕布有意来投。

曹操将这事与众人分说,赞同者有,反对者更多。

反对原因虽然各有不同,但本质上与陆离劝说张邈时说的一致——丁建阳、董仲颖之前鉴,不可不防啊。

而赞同者,有人看重吕布本身的实力,也有人看重他如今代表的某种“大义”。

虽然对方的名声是真的不好听,可现在对方也确实带着为国除贼的“英雄光环”。

曹操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郭嘉,问:“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拱手回道:“明公与众人所虑,无非是那吕奉先无忠心、易噬人,放于身侧恐有流血五步之患,可又实在爱其勇猛,不忍舍弃。”

“放于身侧不成,可若是指派于外,需要担心其刀刃锋利的,便该是敌人了。”

戏志才好似不同意的反问道:“可温侯素来耳根偏软,易受人蛊惑,又常有冲动之举,若指派于外,固然不必担心自身之安危,但要如何保证对方听命不叛?”

这年头你接纳了一名猛将,是要给人家待遇的,最显而易见、必不可少的就是粮草、士兵。

吕布与袁绍闹掰了的一大原因,不就是对方不愿意给他增兵吗。

而这些东西如果给出去了,最后对方却背叛了你带着东西跑了,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

郭嘉道:“温侯素来确实是易受人蛊惑,耳根偏软,可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在对方身边安排好去吹耳边风的人,而给对方的兵卒,也可选择难叛之兵。”

所谓难叛之兵,就是衷心度相对较高,最好是有家有室,家室还尽在曹操所掌控的地盘之中的人。

这样的士兵,轻易是不会跟着对方背叛的,就算真的叛了,也相对容易劝降。

曹操显然意动:“奉孝言之有,可送去吕奉先身边的人……”

最新小说: 作茧难缚 仲夏之死 在alpha天团里无法分化的beta 疯了!禁欲将军被清冷侍郎强制爱 猛鬼装修,不骗活人 我成为地球最强美食主播的那些年 不许觊觎漂亮寡夫[无限] 厉鬼巨佬都宠我 炮灰恶婆婆的逆袭之路 回收金手指,从六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