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在与吕布这个朋友,是一个非常反复的朋友。
况且陆离之前去往东郡的路上,也察觉到了张邈与张扬那边的不对劲,虽然随着曹操的凯旋,张邈也来到许都成了“京官”,但张扬所在的地位置实在是过于敏感与关键,不是能够含含糊糊可以糊弄过去的。
这势必是要摆明车马,好好看看对方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
陆离与贾诩负责跟袁绍那边搞舆论战,曹操带着人在跟张扬先礼后兵,宫中的刘协也不曾闲着。
他看着曹操征讨袁术带回来的战利品——传国玉玺。
说来也是可笑,此物刘协为皇子时在刘宏那里见过许多次,但是为天子后,还真的是第一次见。
当初他跟皇兄被宦官挟持出宫时,传国玉玺便不见了,后来还是董卓焚烧洛阳,孙坚带兵清的时候发现的。
可以说刘协当皇子、当陈留王的时候都见过,唯独当了天子后反而见不到了。
攻击他并非正统的说辞中,“未见传国玉玺反复失错之事,此天命不眷、不承”,别人可能单纯当论点来看,但刘协看到后真的是心里“咯噔”一声。
有些事情外人看来是段子,当事人看到的只有心酸。
大汉四百年,何曾见如自己这般的天子。
便是传国玉玺失而复得又能如何呢,这并非作为自己的战利品被自己从敌人手中夺回来的。
这是别人得到的战利品,并将其送给了自己这个人形的战利品。
今日入宫讲学的正是刘备,一进来就看到天子看着传国玉玺发呆。。
刘备在宫人通报后,上前拱手道:“陛下。”
刘协回神,看到下面向着自己行礼的汉室宗亲,抬手免了对方的礼:“将军且入座。”
“将军随司空征讨逆臣,可有何教我?”
刘备能够感受到刘协虚心求教之下,掩藏的拉拢与对力量的追逐与渴望。
这其实也不难解。
自宦官之后,裹挟他的力量大多都是带兵之人,从董卓到曹操,中间也就一个王允格格不入,但对方迅速就被李傕等人逼死了,切实证明了拥有军事力量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刘备不曾敷衍,从行军安排到具体的战争过程,再到战后的处与安置,他是一点都不藏私的尽数讲了。
刘协也听得认真。
送走对方后,一宫人喜气洋洋的来找刘协报喜:“董贵人有喜了。”
第150章 火上浇油
大汉自来以孝治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像陆离这样家族里面就剩下一个人还在这里单着的,绝绝对对的凤毛麟角 。
这年头谁家不盼着能够多子多孙呢,尤其是在刘协家里真的有皇位继承的情况下,一个男孩的诞生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稳定的统治延续。
后宫有妃嫔有孕,这要是放在那些子嗣不丰的皇帝那里,绝对是对方心心念念盼着的大好事。
毕竟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因为没有孩子,不得不让小宗入大宗,这不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嘛。
皇家最是看不得这种事情了,哪怕小宗也是同姓之人,但想想对方父辈当年可能还是跟自己争夺过的存在,让对方捡便宜怎么想怎么呕得慌。
可是现在刘协得知这个好消息,与为人父的喜悦一并到来的,是一种难言的排斥。
他还很年轻,并非那种三、四十岁都没能生出一个孩子,想孩子都要想疯了的皇帝。
现在孩子对他而言,代表着他这个人形战利品不再具备不可替代性,这可不是他自己胡思乱想,东汉那么多代小皇帝在地底下看着他呢。
甚至不用往远处看,一个刚刚“死而复生”的皇兄带给了他怎样的动摇,就已经很能够看出一些东西了。
但是抛开这些外,难道没有好处吗?
事实上还是有的,不仅有,还一点都不比坏处少。
为人父这点就不用说了,皇帝有后嗣对于臣子而言是一个很强力的保障——保障就算皇帝突然驾崩了他们也有的可选,在先帝身上的情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下一位帝王身上倚老卖老。
当初便是强如汉武帝,没有孩子的时候都要面对内外动荡。
再者说,这是董贵人的孩子,董承也能更进一步的归心。
当外戚的目的之一,不就是期盼着下一位皇帝身上能够流着他们家的血吗。
刘协并未大肆宣传,但也没有刻意隐瞒,个许昌似乎都因为这个尚在母亲腹中,男女不知的孩子悄悄变了变。
那种改变说不清道不明,但又让人能够隐约感知到。
有悄然的变化,也有明显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的董将军,就是非常明显的欣喜。
他的投资见到了“回报”,如何不欣喜呢。
陆离听到这个消息却忍不住关注了一把,衣带诏什么的,他前世还是听说过的。
别看曹操半点不留恋的就将传国玉玺送到刘协那里去了,但是关乎政务他把持的更加严密了。
将传国玉玺给刘协,对曹操而言,就有些像是给自己的娃娃穿上漂亮衣服一样,别管穿的多漂亮,连娃娃带衣服依旧是属于自己的,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事情罢了。
曹操对这件事情同样抱有关注,但这份关注中并不带有什么恶意与防备成分。
天子有后对他而言也并非没有好处,光武复汉几代之后,他们大汉的皇帝真的有点寿命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