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距磨坊最近的一家百姓的家里,百姓们将信将疑地试探性地将一小块金黄的面饼,放进了嘴里。
不同于其他所有的粮食,这面饼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有的百姓很喜欢,有的百姓嫌它有点粗糙,没有大米那么细腻。
但是,这是能吃的粮食,多产的,种在土里的粮食。
江淮一带田都没有空田,土却是大片大片的荒芜着。
梁珩很快将这粮食的事,写上公文报上去了。
杜延生收到梁珩的公文,大吃一惊,这梁珩又弄了这么大的事出来?这事一旦是真的,将震惊朝野!新的一种高产的作物,对大齐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杜延生亲自到了江宁,查验真伪。当他看到官仓一角堆积如山的黄色粮食后,他猛然深抽了一口冷气。
吃了梁珩端来的用那黄色粮食做成的面饼,杜延生带着样种,马不停蹄地回了汴城。
杜延生正提笔写着新作物的事,幕僚侯宇中上前来,轻问了句:“主公,您真的要将梁县令的名字写上去吗?”
杜延生笔下一顿,他立刻就明白了侯幕僚的言下之意。
杜延生冷冷说了句。
“你想我成为下一个何庭坚吗?”
侯宇中惊愕不已,“大人?”
这梁县令不过是没什么根基的清水小小县令罢了,也值当杜大人如此忌讳?
杜延生不再言语,心中却想这侯宇中不过是个目光短浅的,堪不得大用。上次梁珩虽说开仓放粮是为了救民,但是私自开仓,死罪可免,活罪一定难逃。可梁珩什么事都没有。说他上面没人,他杜延生能信?
第105章
公文到达京城, 是三天后。这天的早朝照常卯时开始。
高高在上的齐策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殿内的大臣, 他们或慷慨激昂唾沫横飞的大臣口若悬河,或缩着脖子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默不作声。
虽然争得激烈, 但在齐策看来都是不痛不痒的小事。事实上,每天争论不休的, 也几乎都是些小事。他极力忍着想打哈欠的冲动。这哈欠一旦打出来, 不消说, 众臣定会群起而谏之,说他作为一国之君, 不可懈怠丝毫云云。这眼看着快要结束的早朝说不定会再延续一个时辰。
终于,齐策忍不了了,齐策抬起右手, 下面正滔滔不绝的大臣们好像多长了一只眼睛, 专门注意齐策的举动一样,见齐策示意停, 殿内倏地就安静了下来。
齐策强打精神道:“没事就退朝吧。”
“臣有事启奏...”户部尚书王邦安站了出来。
齐策伸手揉了揉额头两侧,“王爱卿有何事?”
王邦安开始说起了今年税收的情况来,齐策坐直了身体,凝神听着。
“南方十八州税粮共一千八百万石,北方十六州税粮共八百万石...”
南方年年都在一千五百万石以上,北方就不稳定了, 虽地广, 但几十年前的一场旱灾, 导致上百万灾民逃难到了南方,而南方一直都比较风调雨顺,那些逃难过去的百姓,大多在南方定居了下来,再不愿回北方了,致使北方如今地广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