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猜到她要说什么了。
果然,“皇后娘娘,便是那天女下了凡。人间太平,盛世神佑。正正应了陛下那句,日月光华,照临下土!”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徐妙容总感觉,小袁氏说完这句话,徐妙云的眼皮子轻轻动了动,像是想打哈欠一样。
“岷王妃果然伶牙俐齿。”
徐妙云赞了一句,面上好像很满意,“只是,你把俏皮话说完了,又让她们怎么办?”
“就是,你让我们怎么办?”
众人都跟着打趣。
“你们各个都比我能说会道,我管你们怎么办。”
调笑了一句,小袁氏的眼神假装不经意地从徐妙容的身上扫过,“就好比二十二弟妹,先前在具服殿里一鸣惊人,说的话都上了史书。臣妇相信,她的贺词,定会再次一鸣惊人。”
果然是个来引水的。
祸水。
“好茶!”
徐妙容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如果今天她是来打工的,上表贺词就是朱棣额外加的工作。朱老四还算有点良知,知道人太多,贺词一时半会念不完,便让人贴心地准备了茶水。
不过大多数命妇都怕失仪而不敢喝,纵观全场,也就只有她和沐氏淡定的像是来凑数的。
小袁氏一番话,果然拉来了关注。
许氏愣了一下,立马接茬:“魏国公家,家学渊源,前有娘娘厚德嘉贞,又有安王妃一鸣惊人。说起来,臣妇也一直想开开眼呢。”
“淇国公夫人谬赞了,我不过是胡言乱语了几句,当不得什么的。”
看了许氏一眼,徐妙容作出被迫赶鸭子上架的样子,话锋一转,难为情道:“盛情难却,既然岷王妃和淇国公夫人都想听我的贺词,那我就从命献上拙作吧。”
许氏:?
她好像没有邀请她现在就献词吧?一直想开开眼,不等于,现在就想开眼。
下一个,是谁来着?
哦,对了,是谷王妃。
抱歉地看了谷王妃一眼,谷王妃毫不掩饰地回给她一个双唇紧闭的微笑。
真是堵心的笑。
她装没看见,上首的徐妙云却道:“哦?妙容,你的贺词,竟不在纸上吗?”
旁的命妇,都是拿着纸照着念的。
“臣妇的贺词,在心里。”
徐妙容回了一句,迎着徐妙云鼓励的视线,开始脱稿了:“我的姐姐姓徐,她是大明的皇后。”
切。
小袁氏很不给面子地撇了撇嘴。
许氏也低了头,用喝茶掩饰眼中的嘲笑。就这水平,也叫一鸣惊人?应天府学里的学生,哪个不比她强。
“姐姐生于应天,长于应天,从小就是父亲和哥哥的骄傲,也是我们徐家的骄傲。她饱读诗书、过目不忘、博观古今,她才德兼备,杀伐决断,自有英气,她是旁人口中的女诸生,是太祖皇帝眼里的好女儿,也是我和姐姐们心中最想成为的人。”
“府上的老仆至今还记得姐姐未出阁时的样子,他们说,姐姐是天底下最善良的姑娘,她的月钱,总是偷偷给了病弱的陌生人。魏国公府外的张记炒货时不时地问起姐姐,掌柜的说,当年他沿街乞讨,只有姐姐正眼瞧过他并给了他一碗饭。晏公庙里的住持记得姐姐,太平门外的陈大夫问姐姐好,太平里、后湖……”
“或许有人会问,你的姐姐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为什么徐家的老仆提到她,目光里满是怀念?为什么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像有光?其实答案很简单,我的姐姐,她一直身体力行践行着: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
“无论面对的是谁,无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姐姐,她始终把百姓们放在心里,而百姓们,则高高地将她举起!有人不知道她是谁,但我却知道,她为了谁!”
“好!”
蓦地,殿外传来一声清脆又激动的叫好声。
朱棣抬脚走近,笑得像个三岁的孩子,“安王妃,好好好!皇后,她的确把百姓们放在心里,百姓们,原该把她高高举起!”
“皇后。”
朱棣的眼中,有柔情涌动。这一瞬间,他竟然有些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