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2)

朱瞻基是朱棣的好大孙,见了好大孙,想起好大孙他爷爷做过的“孽”,朱权恶向胆边生,抢了朱瞻基的东西,也合乎情理。

只是,惹不起爷爷,只敢惹小朋友,朱权啊朱权,她该说他什么好。

眼下,听着杨荣复读机一样复读,她也不知道,说杨荣什么好。

有些心虚地看了朱楹一眼。

朱楹却好似听住了,他面上有一瞬间的异样。异样过后,却并不看她。

他问杨荣:“可是浑浊的浊?”

杨荣点头,眼中有一缕无言。

他就知道,安王读书多,是表面现象,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之安王妃,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瞧瞧,他对文字是多么的不敏感。

“昔年苏子写下《念奴娇》,开篇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诉尽历史大势。而今一首《临江仙》后来居上,论旷达,洒脱,本王以后来者为上。”

朱楹“点评”了一句。

杨荣有些惊讶,沉默了一会,好半天,才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安王好古敏求,下官深以为然。”

你深以为然?

解缙撇嘴,前脚还看人家百般不顺眼,这会又瞧人家顺眼了?

想到刚才的问题还没得到答案,他忙看向徐妙容,问:“安王妃,你还没回答下官,这首词,你是何时写下的?写下这首词时,你又在,想些什么?”

其实这些问题,解缙本不想问的。毕竟,别人的伤心事,还是少提为妙。

可,身为大明文坛“暂时”的领袖,有时候他不得不哪壶不开提哪壶。因为文学鉴赏无法脱胎于创作时的背景,一部作品之所以伟大,不单是因为那些如珠玉一般耀目的文字,更是因为,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情感。

他僭越了,可他也不得不僭越。

他问了,徐妙容心中暗自叫苦。

这首词,哪里是她写下的?她又能答出个什么呢?解缙,竟然在让她做阅读理解。

她恨,阅读理解!

“其实这首词不是我写的。”

坦然地回了一句。

可,“安王妃不必谦虚,除了你,还有谁能写下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

解缙不信。

杨荣也道:“王妃的能力,众所周知。从前下官便见识过王妃的文采,王妃有经天纬地之才,常能化平凡为神奇。下官相信,这首词就是王妃写的。”

话音落,杨荣还犹豫了一瞬,而后看向朱楹,问了一句:“想必安王,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冷不丁得到杨荣的好脸色,朱楹有些意外。

迎着徐妙容期待的目光,他几乎不带思索的,点头,然后,“王妃的确有此能力。”

啪。

徐妙容的心碎了。

她真想扯着朱楹的耳朵对他大吼一句,你在干什么?快落井下石啊!

之前你不是还嫌我胸无点墨,只会附庸风雅吗?哪怕后来,碍于暂时的和谐,你没表现出嫌弃,却依然怀疑我两次上史书都有鬼。现在机会来了,你倒是中用啊!

快揭穿啊,说不是我写的,我写不出来。

她心中发苦。

朱楹却没再说话,他的目光忽而变得幽深。看向她的一瞬,又带着些许复杂。

徐妙容移开了眼,顾不上揣摩他眼神中的深意,只听得:“咳咳。”

是杨荣又咳了一声。

杨荣虽没说话,可脸上却写着“我就说吧”四个字。一旁解缙附和道:“安王妃,连王爷都这样说了,你就不要再自谦了。”

“我没有在自谦。”

徐妙容急了,到底要怎么说,才能让这三个人相信,她真的不是这首词的原创。

“安王妃。”

杨荣也急了,他想啊,安王妃可真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大明文坛的文曲星,如此崇高的地位,安王妃,却一点也不眷恋。

她不停地推辞,在她身上,他不仅看到了大明文坛的希望,还看到了,属于大明子民的风骨。

如此人物,叫他怎么不信服?

“安王妃,下官知道,你不是那沽名钓誉之人。你低调,你谦虚,你爱惜羽毛,可,我大明文坛,好不容易才看到了希望。恰如那一灯萤火,在黑暗中指着前路,只待火势微明,明明赫赫。可如今,你说,你不想点燃这盏灯火。《岳阳楼记》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病起书怀》同样有云,位卑未敢忘忧国!”

“振兴我大明文坛,非我一人之责。解学士有责,王妃有责,天下人,亦有责!如今机会就在眼前,王妃,你却想让这如萤火一般微弱的希望破灭。难道,在你心中,大明文坛的希望,不是希望,大明文坛的未来,也不是未来?!”

“你怎么忍心啊?”

徐妙容:??

她怎么不忍心了。

不对,这跟她有什么关系?她怎么就成了大明文坛的希望了?

最新小说: 娜娜 [历史同人] 大明第一王妃 归渔 [柯南同人] 普通酒的自救指南 [萌学园同人] 近水星星先得月 枪火武林 我的剑气吞噬天地 文化入侵修仙界,仙子直播卷三界 改修无情道后,师姐们馋哭了 住手,你们不要再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