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冲击三金大满贯?
获奖后,沈良更忙了。
媒体记者、制片人、影视公司,各种酒会,纷至沓来。
路钏为什么变成坐下吹捧童子的原因,他没时间,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携金熊之势,《寄生虫》的版权交易反而成了最省心,最省力的一个环节。
连毛子都把报价提到了120万美金!
都这个数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卖!卖!卖!
欧洲这边,百代公司的报价也给出700+200万,累计900万美金。
当然。
后面的200万美金想要拿到也没那么简单,只有欧洲地区总票房超过4000万美金,百代才会履行附加条款。
签下两份合同,保底820万美金入账,理想状态下,1020万美金。
就在沈良即将跟华纳兄弟见面之前,老穆和老何突然来了一个电话。
“穆老师,老师,你们这么快就回来了?”
看到两人携手而至,沈良有点意外。
柏林电影节开幕那天是大年初二,大过年的,这些老师陪着他来柏林,电影节结束,可不得安排一下老师们,以及跟团而来的其他人?
欧洲十国豪华游,安排!
“什么时候都可以玩。”
老穆笑眯眯的摆了摆手。
“但,相比于旅游,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小良,你知道我们昨天在巴黎见到谁了吗?”
“谁?”
一点提示都没有,沈良哪能猜到。
“一个华夏电影的老朋友。”
“博伟达?”
联想到刚刚结束的电影节,沈良的脑子里冒出一个人名。
《寄生虫》能擒熊成功,这位投出了关键一票。
据白玲所言,当时的票型很激烈,差一点点,《寄生虫》就输给了那部南非电影。
“不是。”
老穆微微摇头。
“那……”
沈良眉头微蹙,倏地,一个人名从他的心底浮现。
“难道是去年刚刚上任的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
称得上华夏电影老朋友的人可不多。
既然不是博伟达,多半就是这位了。
“哈哈,老穆,我说吧,小良肯定能猜到。”
听到这个名字,老何的脸上堆起了笑容。
马可·穆勒,听名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外,事实上,他确实是一个意大利老外。
但。
老马跟七百年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一样,是一个华夏通。
马可波罗用一部游记打开了西方人了解东方的大门,而老马则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推动东西方交流。
早在1975年,老马就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华夏。
他的第一站是辽大。
彼时,因为特殊时期的缘故,学校处于半停滞状态,老马率先接触到国内的样板戏,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拍摄的电影。
后来。
他又辗转去了金陵大学,恰逢特殊时期结束,一些早期电影被重新拿出来放映,看完谢缙的电影,老马跟华夏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80年代,老马回国没多久就筹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华夏电影回顾展。
1986年,老马在电影研究和组织方面的才华引起威尼斯电影节的关注,他被邀请成为威尼斯电影节亚洲选片负责人。
三年后,谢缙收到老马的邀请担任威尼斯评委,那一年,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成为首部华语金狮奖影片。
然后,威尼斯电影节成了华语电影的一块福地。
92年《秋菊打官司》,94年《爱情万岁》(蔡铭亮),99年《一个都不能少》,先后获得威尼斯最高奖。
除了金狮,《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评审团大奖、夏宇的影帝、龚丽的影后、张园的最佳导演,都是90-00年期间结下的硕果。
但。
进入千禧年,经历过90年代的大爆发,威尼斯电影节对东方叙事不再关注。
00-04年,华语电影在威尼斯主竞赛单元,一无所获。
咳咳。
这也是沈良不把长片报送威尼斯的‘理由’之一。
想要三金大满贯,必须把威尼斯放到最后!
迄今为止,荣获金棕榈、金熊、金狮奖大满贯的导演只有三个人。
历史第四人的荣誉,份量不是一般的重。
即使欧洲三大之间是竞争关系,他们也不会轻易把三金交给同一位导演。
何况。
沈良还很年轻,又是一个华夏人。
难度++++
哪怕有老马这位华夏电影的老朋友,沈良也不敢确保拿到金狮。
“看来你已经猜到了。”
老穆笑吟吟的说道。
“来,咱们合计合计,这最后一金,该怎么拿。”
“穆老师,您的意思是威尼斯?”
沈良明知故问道。
“没错。”
老穆点了点头。
“最难拿的金棕榈都拿了,现在又拿了金熊,这最后一个金狮,必须要拿下!”
第四位最高奖大满贯!
华人第一位大满贯!
这一成就,不仅对个人是一个莫大的诱惑,对学校而言,那也是!
“小良。”
说着,老穆的脸色变得严肃了几分。
“我事先说一下,你可能要受点委屈。”
“啊?”
沈良不知道老穆葫芦里卖什么药,怎么还委屈上了?
“你应该也知道三大最高奖项大满贯的难度,所以,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了一下。”
“定下了一个五年计划。”
“不过,想要最大限度的调动校方资源,多一个在校生的名头,可能会更好一点。”
“咳咳。”
“也就是说,你的博士可能要延毕一到两年。”
“就这?”
沈良脱口而出道。
“这算什么委屈?”
延毕而已,晚点写论文,有什么不好的,至于‘延毕’的名头不好听,那真没什么大不了。
随便找个理由,都能解释延毕的事。
“你能理解就好。”
眼见沈良毫不犹豫,老穆的眼角绽放出几道皱纹。
这才是学校的大宝贝啊。
瞧瞧这觉悟!
接着,老穆缓缓讲了这次的法国行。
“这一次,老马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未来几年,威尼斯电影节可能会更适当的引入一些商业化元素。”
“拥抱好莱坞?”沈良主动翻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