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顾斯嘉浅浅的笑了笑,“有个朋友也很喜欢,不自觉想给他留着了。”
那个喜欢草莓的朋友,上一世他也曾有一个。太久远了,早已记不清,留下的唯有融着草莓味的伤感。虞颂桥一怔,自然的转开话题:“你想表演什么?”
顾斯嘉顺着他的话转移思绪,目光移到电视上。
电视首页显示着的一部电影,是他昨天打开的,名字叫《回家》。
他三年前看过这部电影,讲的是农民工回乡途中遇到的一系列饱含辛酸苦辣的故事,主演塑造的角色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主角憨厚的面容后隐藏着狡猾,贪图蝇头小利却又有着自己的做人准则。顾斯嘉看完,觉得真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生活在这世界的某个角落。
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角色,顾斯嘉底气不足的提议:“要不我表演钱根生吧,你看过这部电影吗?要不看一遍,你挑一段我演。”
虞颂桥看过,那是上辈子几十年前的事,内容已记不清了,扫一遍简介,大概知道主角的角色定位。
“换一部吧,你不适合。”
顾斯嘉不服气,拿他之前的话怼过去:“做演员不是强调突破和百变吗?你没看怎么知道我不适合。”
虞颂桥摇头失笑:“演员要多变不错,不然会把不同的角色演绎的千篇一律。这并不代表着盲目的寻求反差,一味的追求突破,看似是创造新的表演形式。
实际上他已经陷入「突破」的怪圈里,或许会带来一时的冲击感让人耳目一新,但细细品味之后却发现空洞无物,经不起揣摩。”
“你知道《回家》的主演是谁吗?”
顾斯嘉略显窘迫:“没了解过。”
虞颂桥心知肚明,顾斯嘉初期看电影从未关注过演员名单,而是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作品本身上,他不觉得顾斯嘉痴傻,只觉得他执着又纯粹。
“主演叫梁杰,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长大,后来进城打工干活。机缘巧合被名导相中进入演艺圈,这部《回家》是他成名后出品人为他量身打造的作品。表演的角色并不能完全脱离表演者本身,当你身上具备角色特质时,再把它无限放大,呈现出来的角色才更具真实感。”
“为什么有的演员能演绎截然不同的两种角色,都那么深刻经典。”
“人性极为复杂,或许这两个角色是他身上两种特质的放大,或许是他在拍摄的不同时期心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虞颂桥沉默片刻,轻声道,“真正的脱胎换骨是极为残忍的,当你完完全全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原来的你也就被全然抹杀掉了。”
顾斯嘉皱眉思索:“那我演什么好?”
因为不常回家,顾斯嘉并没有安装宽带,电视上能看得只有顾斯嘉之前下载下来的几部电影,都是他曾经看过的。
虞颂桥浏览下载目录,定格在《江城旧事》上。
《江城旧事》讲的是一群校园中的年轻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一系列事件,逐渐明确共同的革命理想,勇敢与时代抗争的故事。
这部电影评分一般,一是受电影篇幅所限不能很完备的表现出主角们的心路历程,二是节选的对年轻人们产生影响的事例不够有说服性,三是演员的表演太匠气。但瑕不掩瑜,电影的看点仍有很多。
顾斯嘉看完之后,真情实感的为他们感动过,为他们的梦想,为他们的友情。也曾设想过,如果自己是其中的某个角色应该如何诠释。
顾斯嘉领略虞颂桥的用意,他虽然和主角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年龄相仿,有着对某种事物的热爱,未来尚不明确,正在小心翼翼的求知探索。
虞颂桥选择了一段没有台词的戏份,男主和他的老师在关于革命未来的论题争辩中被说的哑口无言,他把自己关起来疯狂的翻阅支撑自己论点的书籍,他开始质疑自己的目标,质疑自己的思想。
在翻阅的过程中,男主看到从报纸上裁剪下来的令人痛心的前线战报,看到有志之士的振臂高呼和自我批判,渐渐平复心绪,认真的思索不断的自省,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前路渐渐明晰,一个更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滋生。
顾斯嘉闭上眼让自己沉入角色当中,幻想此时的自己就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再睁眼时,顾斯嘉所看到的一切都变了,不是坐在家里的沙发上,而是在和老师辩论失败后,急切地飞奔到宿舍里,晕黄的灯光下他双手撑着书桌,焦躁/慌乱/迷茫紧紧束缚住他,令人难以喘息。
顾斯嘉入戏很快,而且能将自己所思所想具化的呈现出来。或许是未受过规范化的教导的原因,他对角色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角度和方式,这使得顾斯嘉的表演显得有点「怪」,这种「怪」很容易将他与普通演员区分开来,突显的别具一格。
虞颂桥回忆上辈子,在进入影视圈的初期,他的「怪」尤其明显,在流水线的偶像剧中也能脱颖而出。剑走偏锋的表演其实很危险,幸运的是顾斯嘉有一张充满灵气的脸,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天赋,有追求,肯努力,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黑手和陷阱,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