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那店家话多,你不必放心上,在我看啊,仲宣潇洒美少年,将来啊,肯定不必那位‘谢家檀郎’差。”

谢谌胸中一酸,“哥哥,你觉得他怎么样?”

“我没见过,不过我觉得如此惊才绝艳之人确实可惜,至于皇权之下的事我不好做评价。”

谢谌急道:“若是谢家有冤,被人所害呢?”

“那就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这一句仿佛振聋发聩,谢家出事以来的种种令他日日不得安宁,他最怕眼睛一闭,谢氏先祖问他:“你怎敢一人独活?”他想说,“留此残命,只是为了为谢家复仇,还谢氏一族清白。”

可每次他要一开口,总是被噩梦惊醒,仿佛冥冥之中已经注定报不了仇。可今日哥哥这话,却让他坚定信念,谢谌此生,报仇雪恨便是他一生的夙愿。

“不过你为何问这个?”

“我就是,有些好奇。”

“好奇谢小郎君,仲宣,你不会是变着法让我夸你吧?”林书阁戳了戳他肩膀,笑着朝书铺走去。

“才不是呢。”谢谌小声说道。

街边叫卖声不绝于耳,掩盖了他的声音。

第11章

浩然斋是甘州城最大的书斋,大儒经义、文人诗赋、军事谋略、市井闲谈甚至闺阁柔情应有尽有。店主不知是何来头,在这繁华热闹之地经办起一间书册齐全的书斋,而且生意十分兴隆。

林书阁进了书斋,入目的是摆得整整齐齐的简牍,各种书籍分门别类,甚至有用纸装订的书册,店里来来往往穿梭的是穿着各式文人长袍,或拿着简牍读得如痴如醉,或眉头紧锁,正在思索文意。

他往里走了几步,里面的人头都不抬,丝毫不受影响。

林书阁以前就了解过这个地方虽然地处偏远,但文风斐然,出过好几代大儒,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这位客官,需要什么书?”伙计压低声音询问。

“有没有刚入学小孩读的书?我弟妹都是十二岁。”

不过这个时代十二岁可不算小孩了,八到十五岁可都是成童了,朝廷规定小学读《孝经》《论语》,入太学再读五经。林清远和林萱现在入学,应该需要继续研读《孝经》《论语》。林家当年也算诗书传家,家中到现在还留有书简,二人从小便读了《论语》。

所以只需先买《孝经》便可以。

果然,伙计伸手示意,“客官可以来这边,这边是大儒郑经作注的《孝经》,郑经是我朝当时名家,五经博士,他做的注解几乎是我朝文人必读。”

“这边是我定远郡大儒王玄作的注本,相比较刚才的通俗易懂,适合孩童,不知客官选哪一类呢?”伙计侃侃而谈,似乎读过书,对各种名家注解如数家珍。

名儒作注肯定会引经据典,对小孩来说晦涩难懂,林清远和林萱虽然有基础,但步子迈得高了还是不行,得一步一步来。

“先拿第二类我……”

“哥哥,拿郑经的注。”谢谌一直没开口,突然抢先一步说道。

“为何?”

谢谌看了一眼伙计,伙计识趣立刻说道:“客官先看,有问题再叫我。”

“哥哥,郑公是朝廷亲封五经博士之一,其注解乃是我朝文人通读,必定符合上意。私家注书会有个人注解掺杂,不适合阿远和阿萱。”

“哥哥若是担心他们难读懂,我可以帮忙解读。”

林书阁微微一愣,他不是说他被羌人掳去,何时学得这些。

像是知道林书阁所想,谢谌眉目低垂,带着一丝怀念,“我小的时候,我大父亲自带我读的《孝经》,后来……”

他脸色微变,目光流露出忧伤。

林书阁一看他神情,忙道:“仲宣莫非是神童,小小年纪便熟读大儒经书。”

谢谌张嘴预备说什么,神思又转,道:“我也不算什么神童,就是学得早了些。”

古人果然恐怖如斯,不愧是从小研读经史,他这个古代文学硕士只能算是半路出家,比不上古人对经典的熟悉。

“少来,谦虚什么,那就听你的,我们买郑经注本。”

“好。”

林书阁拿好书去找伙计,“我们选好了,就要这一种,要两册。”

简册沉重,伙计用书袋一一装好,还细心贴好了标签,又在木牍上写上今日时辰,注明已买两册《孝经》。

林书阁看得新奇,这似乎是自己当给李县令的法子。

最新小说: 嫡妻不好惹 朕的小青梅不争了(重生) 魔尊今天火葬场了吗 穿书后的地主生活 失忆后与宿敌双宿双飞了 对照组女配傍上年代文大佬 和偏执大佬闪婚后离不掉了 虫系103星 带着淘宝去复国 傲娇女她追妻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