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里正见他态度坚决,无奈摇摇头,让村里的农户抬着曲辕犁下地了。
西北土质多为黄土,一名村民推着曲辕犁耕地,前面有耕牛拉着,犁铲锋利,下去便带起来大块泥土。
村民惊讶地看着小了一圈却更轻便好用的曲辕犁,远处传来其他人的喊声,“大生,快耕啊耕完我们家还要用呢。”
张大生立马又开始耕了起来,一行很快耕完,以前的犁地的时候需要两人合力抬起来换方向,张大生却发现这个犁他一转犁评便能自己掉头换方向,他心中更为惊讶了。
犁了好一会,但他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耕的地,好像比以前更多了也宽了,往常这时候他早就累得直不起腰了,必须得休息一会再干,今日却没感觉到疲惫,难道是自己力气变大了?
他看着手上的曲辕犁,如果不是错觉,那就是这个犁的作用。
其实是曲辕犁更符合人体的构造,可以减少犁地时农户的疲惫,犁头也更为宽大,一次性耕的面积更宽更广。
他耕完自家的地,另一名村民立马喜滋滋地接过来,他早看到这犁的好处了,可惜抽签让张大生占了头筹,不然今天自己家的地也能耕完大半。
张大生擦完头上的汗,跑到里正跟前,激动道:“里正,果然好用,耕得又快还不累人。”可惜自己的地还有好大一块不在这里,不然还能再耕一些。
他挠了挠头,看向相里谷,“相里,县衙还能再造一些出来吗?我想给自家买一个。”这样就不用跟其他人抢了。
相里谷冷哼一声,“现在还造不出来,等过些时日,林县丞说可以让农户购买,用粮食换也行,没钱没粮的可以先赊着,等今年粮食产出来再还。”
这下子不止张大生,周围竖着耳朵听的张里正和村民都欣喜若狂,眼中全是欣喜和激动。
农户一年到头全靠地里种的粮食养活全家,他们南乡不像其他几个乡,离县城近,还能去那些工坊做工补贴家用,他们只能靠地里多种些粮食出来养家糊口呢。
相里谷看着村民的反应,心中欣慰,他对张里正说:“叫几个人,咱们去地头那里,装上筒车试试。”
张立正连连应是,他早就想见识见识筒车了据说不需要人可以直接灌溉庄稼。
旁边的村民已经见识到曲辕犁的效果了,一听还有新奇的农具,纷纷自告奋勇,表示自己力气大,可以试试。
张里正挑了几个力气大又干活好心细的,一群人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地头走去。
地头不远处就是一条河,春天一到,河水解冻,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这也是相里谷选此地的原因。
此地虽地处西北,但有冰雪融水,因而并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干旱。
相里谷指挥农户将筒车安好,溪水冲击车轮使筒车发生转动,水进入水槽之后进入田间,刚播完种子的地瞬间湿润,顺着挖好的渠道,不一会了,便灌溉了大片地。
除了相里谷和工匠,其他人纷纷倒吸一口气。
这倒底是什么神物,竟然不需要人就能灌溉庄稼。
相里谷拿着炭笔和本子在旁边唰唰写了一通,这是林县丞交代让他们记的,每个筒车的运行操作有什么问题都要记下来。
张里正激动地搓了搓一双粗糙的大手,“这神……不,筒车一个乡只能有一个吗?”
这样的好东西,要是多来几个该多好。
相里谷面无表情地写完最后一笔,“就这五架每块木头都是我们这些工匠亲手打磨组装了好些天才凑出来的,你说得轻巧。”
张里正也觉得理亏,他眼睛都不敢眨地盯着筒车,喜滋滋想着整片农田丰收的样子,喜不自胜。
有村民盯着看了一会,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被他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摸,摸什么摸,摸坏了怎么办?
他对村民严肃道:“每家出一个人轮流看着,要是有什么人不安好心过来给咱们弄坏了可不好。”
村民点点头,这么好的东西,他们肯定不敢动,但保不准有什么坏心思的眼馋他们的筒车来搞破坏。
相里谷收好纸笔,对张里正道:“我得回县衙和林县丞汇报了,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
张里正点头,看看人家相里,还得会一门手艺,你看这不被林县丞看中,说话都一板一眼的,还要跟林县丞汇报。
他默默想着,回头看到自己聚在筒车旁边看热闹的儿子,一巴掌就过去了,看什么看,得回去想想看乡里有没有会手艺的,要不把儿子送过去学几天?
其余村民刚刚也看到了这一幕,心思各异,心中纷纷冒出这个想法。
县衙中,林书阁正在看各乡报过来的公文,曲辕犁和筒车都已经发放下去使用了,各乡都反映使用方便但是太少了,看来还是得让工匠多造出一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