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阁见他一副仿佛主人般处置自己东西的样子,不由得看了他好几眼。
“学生见素。”他自我介绍道。
见素抱朴,看来这叶祁并非崇尚孔子,应该崇尚老庄。
“多谢,既是山长之物,我也不喜横刀夺爱。”林书阁拒绝道。
见素却道:“几包茶叶而已,先生向来不在意这些,况且先生喜爱林县丞人品,自然是十分乐意的。”
旁边的周度有些幸灾乐祸,“林县丞便收下吧,叶山长可不是谁都看在眼里的。”
林书阁只好向见素道谢。
见素见众人休息得差不多,便带着他们去参观书院,一阵笛声传来,轻快有趣,吹得不知是哪里的调子。
众人纷纷朝那边看去,见素却跟没听见一样,带着林书阁他们朝另一边去了。
走了好几步,林书阁没见到读书的学生,正感到奇怪,从林间传来争论不休的声音。
众人走到跟前,才听清楚是几名学生在争论经中的几句话,吵得面红脖子粗,听到这边的声音,收敛神色,见到穿着官服的众人,才行礼道:“见过诸位大人,见素师兄。”
李县令摆摆手,“都起来吧,不必拘礼。”
一名学生面上带着稚气,对见素道:“师兄,今日先生布置的题目,我们见解不一,实在无法……”
见素含笑道:“刚刚林中的曲子是《春叠》”。
那名弟子一听,顿时喜笑颜开,朝林书阁等人见礼,脚步欢快地跑了。
林书阁看到这一幕,不由得笑出了声,周度问道:“你知道这是何意?往年来的时候可没唱这一出。”
“往年是怎样的情景?”林书阁反问道。
“往年自然是叶山长和县令大人寒暄一通,四处转转就结束了,毕竟还有其他书院。”周度说完,用询问的眼神看着他。
“刚刚吹笛的人你觉得是谁?”林书阁好整以暇道。
“吹笛的人……你说是叶山长?”
见素摇摇头,向众人说道:“先生任性惯了,心情好便自己帮学生答疑解惑,心情不好便任学生抓耳挠腮不得其解,也不为所动,只让我们相互辩驳,看谁能说服谁。”
“那怎样判断他是否心情好?难道是刚刚的笛声?”周度恍然大悟道。
见素点了点头,“今日先生的笛音轻快率性,想来心情不错。”
周度无语望天,偷偷吐槽,“没见过这样的师长,那不是教学与否看自己心情。”
林书阁道:“长青书院人少,弟子却个个拔尖,想来与叶山长的方式有关,孔夫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想来纵情恣意是假,启发学生是真,至于吹笛,应该真的随自己心意。”
见素笑而不语,带着众人往回走,林子里不时传来鸟雀的声音,阳光透过树枝,斑驳的光影落在地上,一时只剩下踩着树叶的声音。
突然,传来一个懒洋洋的声音,“我说县令大人,今日你瞧也瞧了,看也看了,我这书院就这些人,你赶快将我家抱朴还来,光一个见素管不了这群猴子,一个个又来找我了。”
叶祁披着一件外衫,迎风而立,山风盈袖,飘飘似仙,后面跟着刚刚跑去的小弟子。
抱朴?林书阁陡然想起当时学堂见到的年轻人,林书阁看了一眼李县令,看来两人关系不错嘛。
李县令抬头望天,老神在在道:“抱朴学识渊博,性子沉稳,再借我几日,学堂新开,暂时还离不得他。”
叶祁眼睛转了转,转到了林书阁身上,“听说林县丞为新学堂造了一批新东西出来,不过我这书院也不适应。”他眼神中带着遗憾,嘴上却挂着一抹狐狸笑。
林书阁笑道:“山长若有意,我可以让人做一批随身携带的。”似叶祁这样哪里都能教课的人,给他做个随身携带的小黑板再好不过了。
叶祁慢慢走了过来,懒洋洋地行了礼,“那便多谢县丞大人了。”
“山长客气。”
叶祁拖着长长的袖子伸了个懒腰,“天色不早了,我也不留诸位用饭了,”说完还向见素眨眼。
见素没理他,“各位大人这边请,”他手中拿着几包东西,“书院简陋,不便留诸位用饭,刚刚碧桐书院传来消息,已经在食舍为各位大人准备了午食,韩山长也在候着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