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在山上,但并不易守难攻。
要不是虞九舟救援及时,中山王在当天就能拿到传位圣旨。
这辈子五军营的动作比较早,事情发生了改变。
虞九舟看向迟晚,“颖王那边掌握了中山王的大量证据,他只有两条路,造反跟等死。”
那不用想,肯定选造反,没人想要等死。
有一点是,兼并民田案在二月就会有结果,中山王想要造反就必须尽快,根本不会再等秋猎。
可接* 下来案件马上要结束,就要到清算的时候了,中山王一定会在清算之前动手。
春日宴?
随着世界的改变,不管是虞九舟还是迟晚,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能判断的会越来越少。
“虞景澜造反如果一定会发生,我们就得马上做准备了。”
迟晚拿起一张宣纸,在上面画下了京都的位置,以及京营的位置。
“中山王的封地在怀安,正好在边境,所以他还有一个选择,逃回怀安。”
燕北怀安是边境,在那里,想要抓中山王,只能派兵攻打,中山王肯定是守不住的。
虞九舟忽然想到了什么,“要是他回到怀安,依然有两个选择,造反,或者是投靠宁国。”
在京都造反,在怀安造反,与五军营的人里应外合,投靠宁国保命,以虞景澜的身份,还有他在大周的底牌,宁国狼子野心,肯定会收留他。
大周初期还没有宁国,那边被称之为塞北,塞北百姓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城市,也不统一,他们最强大的是骑兵。
大周初期一直在打塞北,把塞北打成十几个小部落,直到一百年前,大周国力下降,宁国出现一个可汗,收服了所有部落,逐渐成宁国,他们依然没有固定城市,可每年冬天来临之前,他们都会到大周边境抢夺。
当初宁国建立,大周派兵去打过,不让人家建立,结果就是灰溜溜地回来,更加速了宁国的建立。
为此,在几十年内送了三个公主去和亲。
要不是圣元帝只有虞九舟这一个孩子,她这一代也避免不了和亲的命运。
迟晚看着纸上自己画的地图,“我们要先保证军营里面所有人的忠心,只要京营干净,中山王翻不起什么大浪。”
虞九舟摇摇头,“陛下不会让孤碰兵权的。”
这是圣元帝的底线,圣元帝可以给虞九舟政权,却不会给兵权。
至少要等他死的前一刻钟,才会把兵权交给她。
迟晚手里倒是有兵权,一万五千人的皇城司,在京都是很多人了,可是京营,皇帝还真的未必给她。
“要不,我来试试?”
虞九舟没有直接答应,她看向外面的春归,“把三王在京营里渗透的证据拿给驸马。”
重生的原因,她早有准备,一些证据早就让人查了,不说多,足以让圣元帝心生防范了。
只是,证据不能由虞九舟递上去否则皇帝只会觉得她想要兵权。
迟晚掌握皇城司,查到这些证据是应该的,她还是大理寺少卿,相比于前者,她这个大理寺少卿多少有点儿不称职了。
大理寺的事情她基本不管,只借用大理寺的大牢,皇城司司卫把抓来的人都扔大理寺去,而她只管民田兼并案相关的事件。
大理寺卿年龄不小了,只想好好退休,荣养天年,对迟晚的做法不闻不问,只把大理寺的活都交给大理寺右少卿了。
大理寺右少卿是敢怒不敢言,只能承担起大理寺的重担。
迟晚知道,自己这个大理寺职位做不了多久,就不要太管大理寺的事情了,不然还会让皇帝觉得她贪权。
京都里面做事情,总是要七弯八拐地想上一想,究竟要怎么做才对。
圣元帝想让她协助虞九舟办理兼并民田案,并不想让她管得太多,那她就管好皇城司的事情就好了,大理寺那边只用牢狱。
谁让她是皇城司的老大,在大理寺她可不是老大。
最近大理寺牢狱里面是人满为患,皇城司的人排着号的审。
反正迟晚也不用大理寺的人,大理寺卿更不会多管闲事了。
而目前皇城司正在整改,皇帝知道这件事,那她要怎么不经意地把三王想要触碰兵权的事情,让圣元帝知道呢?
“殿下,你可有良策?”
虞九舟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你忘记,你去秋水楼的原因了?”
原因?原因自是引宝安王上钩,趁机把秋水楼给端了,那把秋水楼是宝安王消息收集地的事情告诉圣元帝,再说一些秋水楼传递的相关信息。
顺便把三王触碰兵权的事情夹带在里面,还真是丝滑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