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会,就在朝会即将结束时,高正走了出来。
“臣承先帝提拔,陛下看重,居首辅之位数年,只是近日臣处理公务常常感觉力不从心,还请陛下允臣乞骸骨。”
此话一出,朝堂沸腾。
很早之前,高阁老的儿子贪污,他们就以为高阁老要完蛋,首辅之位空出来,他们就有了机会,哪知先帝没有计较,认为高阁老的儿子贪污,跟高阁老没关系,真是偏心到了极点。
他们可不知道,其中有迟晚跟虞九舟的功劳。
新帝继位,肯定会除掉首辅,把首辅换成自己的人,这样才能掌控权力,哪怕不能任命自己人,也会把首辅换掉,一朝天子一朝臣。
结果还是没有换首辅,一鲸落,万物生,首辅落马,位置就空出来了,这样一来,一级一级的晋升,如尚书做了首辅,尚书之位空出,侍郎做了尚书,侍郎之位空出。
还不止这些好事呢,他们还能打击高正的人,让官位空出来,自己的人就能上位,最重要的是,还能废除变法。
谁知道,新帝上位,还是在重用高正。
那个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变法背后站着的人就是长公主殿下,如今的新帝。
原来虞九舟那么早就开始谋划了,谋划变法,谋划皇帝,高正表面是变法的主持人,实则是被退出来当枪的,所有人的恶意都集中在了高正的身上。
高正毫不犹豫,为了高家日后的荣光,个人受点儿恶意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到虞九舟登基之后,众人才恍然发现,所谓变法,本就是迟晚跟虞九舟弄出来的,这一对黑心的伴侣。
经过一场场的清洗,现在的朝堂上,哪怕心里再反对变法,表面也不敢说了。
不过,虞九舟在迟晚的建议下设立了一个变法意见箱,每个地方都有,征求所有人的意见,选出里面还不错的意见。
毕竟变法就是在不断尝试地改变,这个世上聪明人那么多,总有人还能提出更好的建议。
如今变法打下了根基,作为变法的主持人,竟然要辞职?准确地说是要退休。
别说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了,就连不经常上朝的迟晚都被镇住了。
尽管现在的变法,有没有高正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于大周而言,需要一个新的首辅,但无论是迟晚,还是虞九舟,都没有想让高正离开的意思。
不是要杀了他,是觉得高正干得好好的,暂时没有必要更换首辅。
迟晚看向虞九舟,虞九舟的目光扫过她,转而看向高正,“高首辅,你是大周的首辅,大周文官的领头羊,怎能轻易放下担子。”
帝王的挽留,对臣子而言,何其感动。
高正立即跪下,“臣已年迈,恐无法再为陛下尽职。”
虞九舟挥挥手,“好了,此事过完年再说,退朝,高首辅留下。”
帝王的态度很重要,要是虞九舟在朝堂上直接同意高正退休,在很多人看来,是她不想让高正在继续做这个首辅了。
挽留,是让那些想要在高正退休就针对高家的人看看,并不是君王要让他走,他依然简在帝心。
虞九舟的挽留,是在让那些想要报复高正的人知道,也是想让那些为她做事的人知道,她不会过河拆桥,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身后是殊荣她都能给。
前提,不要背叛,也不要踩着她的底线。
御书房内。
虞九舟看着迟晚扶起了跪下的高正,“给高阁老搬个椅子来。”
高正又要再跪,“臣要撂挑子,陛下还如此厚爱,是臣辜负了陛下。”
“高阁老,现在就我们三人,不必说这些。”迟晚无奈,这人真的是,她扶了好几回了,可别再跪了。
好不容易给高正按在了椅子上,这才坐到边上开口。
高正连忙拱手,“王上所言甚是,是陛下跟王上给了臣再一次的机会,变法的成功,臣注定青史留名。”
没有一个文臣不想青史留名,这跟武将想加官晋爵没差。
他也很难想,自己这个给皇帝背锅的首辅,注定钉死在奸臣的类目中,竟然有一天主持了大周的变法。
以后史书上肯定会写他奸臣,毕竟笔杆子掌握在那些世家手里,他们不一定会好好写他这个敌人。
后世之人可能会觉得他,漂零半生,才遇明主,发挥才干,可能会洗去奸臣的名声。
谁说得准呢?要是按照现在的教育改革,以后写史的未必就是世家了。
他的前半生给圣元帝背锅,确实是个奸臣,没办法,想给皇帝背锅的人可不止他一个,坐上首辅之位,要么是一个跟皇帝对着干,掌握绝对“相权”的首辅,要么绝对顺从皇帝。
他在圣元一朝做的事情没得洗,但自从变法之后,他怎么也能洗去半个奸字吧。
能做到这一幕,高正的心里已经很感激虞九舟跟迟晚了,这两人发挥了他的才干。
谁能知道,他高正曾经也是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只是历经了官场上的不公,让他知道了和光同尘的重要性。
圣元帝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就会拥有怎么样的朝堂,哪怕朝堂官员各有私心,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他这一生,由圣元帝提拔,却是虞九舟,让他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叫他知道,一个为国为民的首辅究竟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