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1 / 2)

江宁官员还是想让老大看看自己,江宁很努力,江宁需要关注。

中枢会时常拨款给地方进行基建,在迟晚跟虞九舟看来,光京都一地繁华可不行,大周之大,要全部都兴盛,才是真正的盛世。

当然了,先发展京都,以京都带动北方,再发展明州,也就是虞九舟做长公主时的封地,以明州带动南方。

至于江宁?当初里面不少世家豪族支持叛贼,尽管没有连坐,却也要这些人过过坏日子,才能知道,什么是忠君爱国。

又过了一个多月,姜维扬带领车队终于回京。

迟晚跟虞九舟早在京都翘首以盼,尽管已经八百里加急拿到单子,但她们还是很期待。

两人期待的点不太一样。

虞九舟期待的是,若海上贸易的事真的能成,至少能占大周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大周目前一年的收入,兑换成白银,在3000万-4000万两白银之间,要不了多久,很有可能到达五千万两银子。

若海上贸易成功,增加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那就多了一千多万两白银,甚至更多。

有了钱,她们就能做很多事情,基建,教育,加上科技发展,大周要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钱,钱越多,大周发展得就越快。

大周人靠吃苦也能做出来成绩,毕竟数千年以来,中原大地,什么样的事情没见过,历经数代,依然有此成就,文明上国。

但有钱就能少吃苦,也能少走弯路,让大周可以飞速发展。

于迟晚而言,她期待的不仅是虞九舟期待的这些,她还有种马上要见证历史的兴奋。

在她熟知的历史里,郑和下西洋,堪比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大周初期虽也下过海,但没有走远,且很快就被禁止,而现历经两年,姜维扬定然去过更多的地方,可谓是这个异世界历史的一个节点,迟晚如何能不兴奋。

在姜维扬回来时,迟晚亲自出城迎接,以表对海上贸易的重视,也是为海上贸易力挺。

朝上总有人对下海之事指指点点,甚至说下海是劳民伤财,为大周招惹强敌。

此乃谬论,那些世家本质上还是为了利益,嘴上却冠冕堂皇,真追根溯源起来,就大周的这些世家出身未必好看,有些人家族能成为世家,一开始是家中男女一起伺候皇帝的,手里有了权力后,才一代一代的发展成世家了。

怎么,自己祖上做的事情,到了现在就不承认了?

现在张口劝谏,闭口劝谏,回去后大发雷霆,海上生意,他们怕是不能吃肉了,喝汤也要看皇帝心情。

多糟糕的一件事。

或许有些世家子弟忠君爱国,以百姓之需为己任,但这些人看到了下海给大周带来的好处后,及时地闭上了嘴巴,还有些在支持下海。

那些用修饰好的语言,以为大周好,为君主为百姓好的腔调,谋取自身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们追求利益是普遍现象,追求利益也不是错,为了利益奔波忙碌,哪里是错,问题在于,谋利当正而非邪,有些人为了利益,去偷去抢,这当然是错的。

世家为了谋取海上利益,不惜养寇,造成了海上倭寇横行的局面,大周为了抗倭,不知付出了多少,周边百姓不知死了多少。

为了利益不顾家国,不敬重生命,此类人就是错。

或许迟晚跟虞九舟暂时无法肃清朝堂上的此种风气,但总有一天,能让这些人不敢再在朝堂上大放厥词。

迟晚站在城门外,不管身后官员心思各异。

终于,一面面旗帜映入眼帘。

旗子上绣有大周,海,姜等字样,船队到京了。

姜维扬远远就看到了站在城门外的迟晚,一袭红色蟒袍,站在众人最前面,屹立如山,格外显眼。

她一夹马腹加快了速度,快要到时她才停下,马还没有停稳,她人已经下马,看身形差点儿没站稳。

但她顾不得什么,大步走近迟晚,然后单膝跪地行礼,“臣航海总兵官姜维扬,参见王上,王上康安。”

“本王安。”

迟晚伸手去扶她,“走吧,本王带你去见陛下。”

虞九舟在皇宫也是好等,但天下之大,目前能让她出城迎接的,唯迟晚一人。

别说出城,天子下阶迎臣,对臣子而言都是莫大的荣耀。

最新小说: 嫡妻不好惹 朕的小青梅不争了(重生) 魔尊今天火葬场了吗 穿书后的地主生活 失忆后与宿敌双宿双飞了 对照组女配傍上年代文大佬 和偏执大佬闪婚后离不掉了 虫系103星 带着淘宝去复国 傲娇女她追妻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