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竞猜微博的点子来自于陈乐。
秦筱筱佩服的五体投地,感觉自己又双叒叕一次成了陈乐的迷妹。
重要的不是单纯的传播,而是让网友们参与进来,一起互动。
这样造成的传播效果远远超过普通的营销方式。
就好比微博上那些营销号,虽然他们日常会发一些沙雕段子和沙雕图来吸引流量,但是效果最好的是发一些问答类的微博,激发大家的讨论。
比如,试着回答一下,看《西游记》,唐僧的徒弟们在偷吃人参果的时候,电视机前的你会把人参果想象成哪种食物?
这个问题非常取巧,立刻勾起了大家的集体回忆,评论里一堆各种回答和点赞的。
有说‘梨子’的,也有说‘芭蕉’的,‘苹果’也是个高赞答案。
围观群众们既会说出自己的答案,也会饶有兴趣的看看别人的回答。
这条微博的传播效果极佳,各式回答都有,引发了不小的热议。
这种就是典型的互动式问答,这样的微博很明显比单纯的沙雕图让人印象更深。
毕竟沙雕图虽然看着爽,但很容易就被别人复制,谁也不搞清楚是谁原创的。
影视剧的播出前宣传也是一个道理,为什么之前很多流量小生那么火,是因为他们自带粉丝和流量。
可以极大的节省宣传费用和效果,还有就是有个保底收视率。
基本上,只要别烂的过分,这些流量小生的粉丝们就可以保证一个剧的下限。
一部原创的剧集,没有流量小生,不是大i改编,也不是山影那种知名影视公司出品,宣传是很难做的。
单纯靠播出之后的口碑发酵,成功率太低了,被埋没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
所以陈乐就想到了这个主意,利用断案剧的特有故事优势,让观众们猜这些人的身份。
一天过去了,晚上的时候,陈乐和秦筱筱捧着电脑,坐在沙发上喜滋滋的看着网友们脑洞大开的分析。
“范师傅这身打扮,这憨厚的笑容,让我想起卖拐来了,他不会又被人忽悠了吧。”
“有可能啊,演小品被忽悠,拍个古装剧又被忽悠,范师傅心里苦啊。┬_┬”
“那范师傅应该是什么角色?”
“我突然觉得……他该不会是武大郎吧?”
“楼上的,何出此言?”
“你们看第二张,苗蒲演的这个女的……这勾人的模样,很像是潘金莲啊。这两个人如果是一个故事里的,这不就合理了么?范师傅是被害的武大郎,苗蒲是恶毒的潘金莲。”
“有道理啊。楼上是柯南么?”
之后是一众赞扬之声,那个分析范师傅是武大,苗蒲是潘金莲的也被点了高赞,浮到了评论的上层。
“秦筱筱这张呢?这是什么表情?见钱眼开了?要谋财害命?”
“我记得有新闻,说是秦筱筱跟她未婚夫陈乐一起出演,而且剧中也是夫妻。”
“那就明白了,估计是那个陈乐在剧里赚了点钱,然后被筱筱把钱骗走了。”
“嗯,支持筱筱的行为。”
“喂喂喂,楼上的,这是诈骗,是犯罪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