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菡抬眸,笑着看了商卿云一眼,柔声道:“小舅舅有过人智慧,想必也明白我想做什么。帝师府树大招风,不如先静观其变,可好?”
商卿云险些被师菡这话气笑了,静观其变?她的意思是,让自己看着他折腾,然后自己假装眼神儿不好?
想到这儿,商卿云深吸了口气,哭笑不得的看了师菡一眼,将一枚印章放在桌案上,淡淡道:“随你处置。”
说罢,他起身款步离开。
而那枚印鉴,静静地躺在桌案上。霎时间,师菡眼眶一热,险些不争气的哭出来。
这枚印鉴,凡帝师府门下人力物力财力,皆可调令。大隐于市,天下有多少帝师门生,怕是数都数不清,自然也有许多,不曾公开,却始终为帝师一脉的人。
而如今,商卿云就这么把东西交给她了?
师菡深吸了口气,将印鉴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放置好。
擦了擦眼角,面不改色的将怀中的画拿了出来,摆在桌子上。
冬杏抱着剑从暗处出来,见师菡盯着那副画若有所思的样子,冬杏不禁道:“南境军饷,主子当真要自己解决,不告知商公子一声?”
第130章 师菡在那儿
毕竟军饷数目,不是一笔小数。否则白落那样狂傲之人,也不会来求师菡。
师菡扯起嘴角,一声轻笑,道:“这点小事,何须麻烦小舅舅?”
虽然帝师府的印鉴已经给了自己,可今生,师菡要小心谨慎太多,以景王府当前的处境,恩宠之下,必有凶险。商卿云向来也是心中清楚这点,才特意过来将送印鉴,他是想告诉师菡,别怕,万事背后有帝师府师和他撑着。
可今生,师菡又怎会轻易将帝师府拖下水?
冬杏点点头,站在一旁盯着那副画,沉默不语。
不多时,师菡笑着看了冬杏一眼,不由得暗卫道:“放心,我有分寸。”
这日,宫中传出消息,说是陛下原本要召见景小王爷,结果倒好,景小王爷醉酒,那传旨的太监当众羞辱卫国公府的大公子,险些被卫公子扒了一层皮。
而长公主收到信儿,第一时间将景小王爷关进祠堂,谁也不准探视。
长公主出手,谁还敢废话?于是,街头巷尾,无不感叹一声:小王爷又跪祠堂了啊!
此时国公府院子内,师菡正趴在软塌上,身侧,春荣拿着扇子小心的给她扇风,一边扇风,一边道:“奴婢听闻,宁州那边来信了,说是有族中有喜事,请老夫人和小姐们回去一趟呢。”
宁州…倒是有些久远了。
师菡与师家族中子弟并不相熟。前世因着秦若若的缘故,她尚未去宁州,就已经在族中臭名昭著了,因此她去宁州时,甚至不曾在祖宅住过。
如今宁州来信,让她们回去一趟?什么喜事?师菡心中纳闷,不过此时她满脑子都是军饷。
于是师菡淡淡的道:“国子监可课业繁忙,即便是回宁州,也不会是我。”
师菡这么说,也有师德的原因。
师家老宅的人都知道,师德高攀了一门好亲事,师菡的存在,也让族中人对这门婚事议论纷纷。可师德贵为国公爷,虽于朝政上并无太大建树,却也忍受不住旁人说他吃软饭,仗着帝师府才能走到今日,保住荣华。
因此,师德从未主动提及过待师菡回宁州的话。
听师菡这么说,春荣一时也有些感慨,“那地方哪里有京城好?帝师府日日都做小姐爱吃的,就等着小姐回去。宁州有什么?一群吃人的亲戚?”
说完,春荣忍不住就笑了起来。
师菡摇摇头,脑子里有些乱。
喻阎渊离京之事,看来外人并不知道。可他能去的地方又是哪里?岷州?还是别的地方?
正在师菡纠结之际,院子外,冬杏沉稳的脚步声缓缓传来,师菡刚一抬头,便看见冬杏满头汗水的走了进来。
主仆二人对视一眼,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