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官m在11月15日9:00问询管家l。
m:请问案发时你在哪里,做什么,有没有人证?
l:我在厨房为先生准备鸡汤,厨师可以为我作证,先生喜欢在睡觉前喝一盅我做的汤,昨天是红枣鸡汤,今天本来是百合山药鲈鱼汤,但……
m:k先生经常吃a颗粒吗?
l:是,先生的肾不太好,医生建议长期服用a颗粒,先生每天都会在18:30左右吃药,据说17点到19点是补肾最好的时间段,18:30正好能与晚餐时间相隔半个小时以上。
m:你们会定期检查药物情况吗,药是谁拿给k先生的?
l:医生会进行定期检查,药由先生自己保存,通常是放在先生书桌上锁的抽屉里,钥匙只有先生有。哦对,药物是医生开的药,直接交给先生,我们没有经手。
m:药物的来源你们知道吗?
l:只知道是出自医生,其它的不知道。
m:经检测,水杯碎片上有a颗粒与禁药x的药物残余,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l:这是先生的习惯,不管是胶囊型还是药片型的药,先生都习惯先让药溶于水再喝,先生说这样不会噎嗓子,如果药太苦,先生还会在杯中加入一颗糖果,先生很爱吃糖,但a颗粒不需要这样,它是甜的。这周先生加大了服用药物的剂量,从服用一颗变成两颗。至于禁药x,我并不清楚。
m:你好像很了解a颗粒,你也在吃?
l:不瞒执法官您,我确实也在吃,不过我是自己在药店买的,可能与医生给先生的药不一样,不过可以确定口味应该差不多,之前先生吃药使用的杯子里没有残余糖块。
m:案发当天有谁拜访过k先生吗?
l:有三个人分别在上午9:23、中午12:07和下午15:15拜访先生,上午来拜访的是x诚医药的经理吴德仁,中午来拜访并与先生共进午餐的是先生的情人朴曜茗,下午来拜访的是先生的下属马权。
m:他们各自待了多长时间,有没有与k先生独处,离开时表情如何,以及他们与k先生有没有矛盾?
l:三位都与先生独处过一段时间。吴先生与先生在书房议事,他在快11:00的时候离开,离开时脸色不大好看;朴小姐在和先生共进午餐后也进了先生的书房,正好13:00离开,离开时面带笑意;马先生同样进了书房,我听到先生有严厉批评马先生,15:30马先生离开,离开时面露苦涩。
l:具体三位与先生有什么矛盾,这个我并不知晓,只知道吴先生总是会给先生送一些昂贵古董,偶尔先生急需资金了会把吴先生送的古董卖出去一两件,朴小姐则每次都会拿走一张存有一百万到五百万不等的银行卡,而马先生总会在拜访时挨先生训斥。
m:多谢你的配合。
看完管家证词,无萦想着要是什么都不说恐会引起凌正琦怀疑,遂斟酌一语。
“杯中既有禁药x又有a颗粒残余,说明两种药物都曾投入到杯中。k高官投入两颗药这件事属于管家的一面之词,无法确定其真实性。
如果其为真,即药物在水杯到k高官手中后才由k高官自己投入杯中,则药物被提前替换。
如果其为假,即杯中水有问题,其内存在禁药x,k高官拿到水杯后又投入了一颗a颗粒,则药物是在k高官死亡后被替换,管家有很大嫌疑。
另外管家比较怀疑医生、吴德仁与马权,对于朴曜茗他反而有意削减她的嫌疑。”
凌正琦自打进入工作状态便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神柔和几分,将她们未来得及看的走访调查结果简单说明。
“经过调查,被替换的药瓶中既有禁药x也有a颗粒,禁药x很少,只有两颗,药片数目是固定的30颗,死者服用了21颗(7+14),死者手指上检测出两种药的残余。
管家的药的确是从药店购买,有收据和录像,药店的a颗粒与医生给k先生的a颗粒在颜色上有些许差别,医生所予的颜色更深,味道更甜,是为了符合k先生的口味特制的,经检测并无特殊毒素。管家的药我们也检测过,没有异常。
至于杯中被提前下药这一可能性,已证实不可能,k高官很重视自己的生命安全,所有入口的东西从制出到送至他手中都必须有三人以上互相监督,而且不是固定的人员,是由家政系统抽号抽出来的,每次人数不定,案发当晚给k先生送水的女佣有五个,除非五个人是从犯,否则水杯和水都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