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林海音的《窃读记》,小希有问题了“‘国文老师’中的‘国文’是老师的名字吗?”
我一听,乐了“这不是老师的名字。”
“那是什么呀?”小坤有点迫不及待了。
“国文老师,就是语文老师。我们大陆叫语文老师,taian称国文老师。”
“那为什么叫得不一样啊?”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比较好呢?我思索了一下,道“taian那边,延续uo时期的的叫法,称国文,本国的文字;我们的语文,是语言文字的意思。”
“哦!”他们有些恍然大悟了。
“老师,我看过《窃读记》的原文,和课文不一样的。我觉得原文写得好,为什么要改得不好了呢?”
“这个啊——”原文我也看过,写得是很不错,“大概是篇幅的关系吧?原文比较长。”
“其实长一点又没什么的,《小英雄雨来》还那么长呢。”
是啊,我也这样认为。为什么要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呢?答案不在我手里,所以我只能遗憾地说“这个我真不知道。”
小敏也有问题“‘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长大的,怎么理解?”
“这个我知道,”小天迫不及待地回答,“吃饭是长身体,读书是长脑子。”
“我觉得,书是精神食粮,不读书就会变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老师老师,我也有个问题,”小坤见轮不到他发言,急了,“我在同步阅读上看到‘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一个人三日不读书,面目跟原来的一样,为什么会觉得可憎呢?”
嗨,这问题有趣。我不想直接作答,就问学生“你们觉得呢?”
小雅举手道“书大概像化妆品一样,你每天读,就像天天化妆一样,面目很可爱。”
“读书的人,气质要好。三天不读书,就没气质了,所以面目可憎了。”小雪发言。
我说“你们说的很有理。我觉得,我们现在读书的条件那么好,应该每天都读点书。你书读得多了,面目自然就会可爱起来。然后呢,三日不见,我们要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