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去的每一个地方都不是富有盛名的旅游城市,并不适合所有人,说这些话也并非劝退,只是浇灭那些经常一时热情上头,到了现场不满意就避雷的群体。
“好了,波浪谷的旅程结束,让我回到靖边好好吃一顿饭,再考虑接下来的行程。”
卡卡中午没有在景区吃饭,只是吃了些随身携带的小面包玉米肠,在波浪谷走了大半天,委实消耗体力。
回到县里,她又吃了一顿香喷喷的羊肉面,随后回到酒店休息。
屏幕前的观众们在又看了一遍不同的吃播后,时间骤然加速。
“今天是我抵达靖边的第三天,靖边在如今或许是个不太闻名的陕北小城,但换一个名字,你或许认得它。”
“在古代,它曾经的名字叫做朔方,夏州。赫连勃勃建立的的大夏国统万城,我国现今唯一存在的匈奴都城就在这里。”
“是的,我今天就准备前往这号称‘一统天下,君临万邦’的统万城一探究竟。”
“来吧,出发!”
伴随着卡卡的话音落下,视频里已然是车窗外的风景。
“统万城距离现今一千六百年,当然,更准确的说,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遗址。”
“我已经很期待这被当地人称呼为白城子的统万城究竟是什么模样。”
卡卡下车,坐上景区内的摆渡车前往遗址,视频里出现数个连续的空镜。
白色的夯土城墙仍然屹立,与身下的黄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残垣断壁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苍白,“白城子”名副其实。
无人机视角下,全景的遗址更加苍凉,这里已经没有宫殿,裸露在地表上的有墩台城墙。
“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一处白色夯土台就是历史上的永安台。现存高度19米,是统万城的制高点,也是曾经赫连勃勃宫殿所在的位置。”
“统万城分为外廓城与内城,内城又分为东西二城,当地人更习惯叫做头道城,二道城,三道城。”
无人机巡航拍摄,卡卡的声音跟随。
“看到这里,想来许多朋友会有一个疑问,这里的城墙,这里的夯土为什么会是白色的?”
“这是因为统万城用三合土来筑成并修筑马面,无比牢固,坚如铁石,凿不能人。”
“至于统万城为何会变成如今这样子,是因为战争或是风化吗?”
“那就要提到被网友们戏称为高粱河车神的皇帝宋太宗,宋朝时,统万城是军事重镇,正是宋军与西夏军队争夺之所。根据史料记载,宋太宗以‘深在沙漠,难防羌族窃据’下令迁出百姓,毁掉了统万城。”
“或许有朋友在吃饭,接下来这段就不宜配饭听了,在吃饭的注意暂停。”
岑楼的两份紫菜包饭还没吃完,但他老实先点暂停放下了筷子。
赫连勃勃......他记得是南北朝五代十六国时期的匈奴雄主,既然不宜配饭,接下来博主说的内容多半有点恐怖血腥了。
“统万城的修筑在当时征调了周边部族十万余人,《晋书》上记载,当时负责修筑的大臣是赫连勃勃的亲近大臣,这名大臣性格残暴,在巡视检查时会用铁锥来测试,一旦铁锥能够刺进墙面一寸,负责修筑的工匠就被斩首,尸体也成了城墙的一部分。”
卡卡的语气沉重,听得屏幕前的观众心下沉沉。
【靠,真不是人啊。】
【现代人要是遇到墙壁里埋尸体的凶宅,一栋楼的邻居都得吓死搬走......这城墙里当初埋了多少人啊?】
【史书也不一定是真的,抹黑前朝不都是常事,我们哪知道真的假的。】
无人机飞高向北,航拍的视角越来越高。
“看到那条河了吗?”视频里的女声骤然提问。
岑楼定睛,在这统万城遗址的城北,明显看到有一道河流穿过都城而过,弹幕上闪过一串“看到了”,“没看到”,“在哪?”。
“它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
“卖个关子,我先给大家背一首诗。”
“势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岑楼听到后半首诗已经了然。
卡卡其实是在查询“统万城遗址”手机导航上看到地图发现的“无定河”。
她当时的第一反应,只当做了一个普通的河流名。想着想着觉得很熟悉,自然想到了这首《陇西行》,随后查阅了一下资料,果然就是这个无定河!
历史书上的匈奴都城,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注释,在此刻,她就驻足在这片土地之上,与那些原本只当是文字知识的东西亲密接触。
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卡卡已经习惯了她走过的每一段地方,脚下的土地都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
但每一次这般与过去的时光相逢,心下总是难免颤栗。
自动跟随的无人机拉出漫步在白色夯土城墙的卡卡身影,屏幕前的观众听得见她的说话声。
“昨天走在龙洲丹霞,今天漫步统万城遗址。”
“同一个县内的两处地点给我的感触截然不同。”
“对比9600万年的丹霞地貌,距今1600多年的统万城好像不太遥远,你们说,当年大夏在此建都的时候,在他们眼里,波浪谷那一片区域是什么样的地方呢?”
“这好像是个奇怪的问题,但我有些好奇。”
“这一期的盲盒旅行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