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琴川侯,他的大军已经杀至泉州,一路势如破竹,大有单兵突进,独力光复福州之魄力。
而此时他却率舰队前来,特地拜访他郑成功,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往好的方面想,如果他果真对朝廷忠心耿耿,那么他此番前来,是希望两军联手进军,共同镇守福建,甚至协商下一步的北伐事宜。
不过,往坏的方面想,他也有可能挟天子以自重,借故责难他郑成功,削弱他对福建的影响力,甚至摆明了要在福建洋面上插上一脚。
果真如此的话,决不能等闲视之。
反复沉吟后,他决定,先礼后兵,静观其变。
郑成功自问,在陆地上,琴川侯的人确实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战力,但在大海之上,谁都休想轻视他郑家的实力。
……
事实上,郑成功如此小心翼翼、顾虑重重,是有原因的。
不久之前发生的两件事,确实令他有些心虚。
第一件事,由郑成功的族兄郑彩而起。
起初,早在隆武帝时,郑彩、郑联两兄弟的军队奉命据守厦门。
而镇守浙东台州、舟山一带的鲁王朱以海,早在南京的弘光帝被害后,就被手下大臣推举为监国,且常与隆武争正统。
郑芝龙降清,隆武帝在汀州遇难后,据守金厦的郑彩不愿投降,与定波将军周瑞一起,带领舟师四百艘来到了舟山,见机而动。
到了舟山,郑彩见鲁王朱以海处境困难,便将他迎往福建,朱以海才得以安顿下来,并封郑彩为建威侯,后又进封为建国公。
然而,郑彩拥戴鲁监国,实际上是想重演族叔郑芝龙操纵隆武帝于股掌之上的故伎。
他跋扈自雄、排斥异己,擅自击杀了大学士熊汝霖,是以,忠于朱以海的诸将深恶其人。
去年中秋,早已上表效忠永历帝,并被赐延平王的郑成功为了拓展实力,乃借口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采用施琅的献策,趁机计杀了郑联,接收了郑彩和郑联的大部分部队,实际取得了金厦作为根据地。
郑成功占领金厦后,鲁王不得已重新退回舟山,在张明振等人的辅佐下苦苦支撑。
问题是,因考虑往后的北伐等事宜,目光长远的郑成功并未断绝与其的联系,私下与他们常有来往,而鲁王与永历则水火不容。
是以,郑成功私下一直提心吊胆,担心弄巧成拙,反被永历借故责备……
第二件事,则与不久前失败的那次西征有关。
去年十一月,因尚可喜、耿继茂率数万铁骑攻入广州,郑成功奉敕勤王西征,并令叔父郑芝莞留守厦门。
十二月,郑成功抵达广东揭阳,与另一叔父郑鸿逵会师。
两人商讨后,因顾虑厦门兵力空虚,决定由郑成功继续率军西进,而郑鸿逵则坐船移师退往厦门协防。
因粮草紧缺,郑成功此番采取了“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粮饷”的做法,却遭到手下骁将施琅的反对。
年轻的郑成功很不高兴,认为他临阵抗命,动摇军心,乃削了施琅兵权,令他以闲暇人员的身份返回厦门。
时遇清军马得功偷袭厦门,守将郑芝莞居然惊慌失措,只顾将财物搬运至私人船上狼狈而逃,使得清军相当轻松就攻破了厦门,并将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
当时,施琅亲率身边六十余人主动抵抗清军,勇不可挡,杀死清军主将马得功之弟,马得功也差点被活捉,清军只得仓惶逃离厦门。
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鸿逵,正好于海面上遭遇返航之马得功清军,遂将其围困,却被马得功威胁将害其母、兄(郑芝龙)性命,无奈之下只好放走了马得功。
正在广东的郑成功见军心动摇,只好回师厦门,没想到,却由此埋下了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