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志原创,独家首发,阅文集团旗下创世z文、云起书院、红袖添香、网、言情吧等网站同步转载!
和姜菲的执拗坚韧相比,林思思热辣而多情。
由于救火有功,总经理特批上官致远一天假,刚好用来陪伴刚刚到来的林思思。
“你来了,也不说让我去接你。”上官致远觉得林思思行事有点与一般的女孩不一样。
“我到哪都不用接,哪有那么娇贵。再说,我就是想给你一个惊喜。”林思思梳着两条羊角辫,脚上蹬着一双黑色皮长靴,显得俏皮而摩登。
“我们去世界之窗吧!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凯旋门、意大利比萨斜塔、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一股脑全看个遍。”上官致远想到林思思千里迢迢来深圳,不能让她白来一趟,话刚出口,又有点沮丧,“哦,我没想到,那在关内,我们进不去。”
“哥,那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些人造景观,我们要看,以后走出国门去看真的。”林思安慰上官致远道。
“那我们去大芬村吧。”上官致远早就想再去大芬村一次。
“大芬村?是个城中村,还是郊外的农村?”林思思一听是个村子,觉得有点意思。
“也就是一个油画村,去年我去过,现在媒体报道比较多,应该变化较大,我想再去看一下。”上官致远前不久又在电视新闻看到了大芬村改造的新闻。
自1997年《羊城晚报》一篇名为《深圳有个画家村》的报道后,大芬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这个时候大芬的油画产业尽管和国内市场没有多大关联,年产值居然达到了三千万。像布吉这样一个工商业大镇,突然有一个村庄和“绘画”联系了起来,深圳布吉街道干部开始前去探秘。就样政府开始尝试介入处在野蛮生长的大芬,寻思怎样培育好这样一个文化绿洲,建立更好的油画市场运作机制。这样一来,更多的媒体开始关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后来,一度称之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油画村?有点意思,是不是像北京圆明园画家村、宋庄艺术群落这样的地方?”林思思毕竟是干记者的,见多识广,脑子转得很快。
不过,大芬村并没有林思思想像得那么好,因为一开始,大芬村走的是山寨临摹的路子,画画从业人员大都来自社会底层,有些根本就没有什么美术基础。
尽管大芬油画村后来声名鹊起,在欧美行画市场占据了半壁河山。但让深圳文化部门始料未及的是,大芬油画村后来成了山寨油画的代名词,被业界作为一种缺乏创造性没有品味的文化症候来指证。
其实,这不难理解,宋庄原本就是一群有审美追求艺术理想的流浪艺术家离开了圆明园油画村后聚集于此,逐渐形成了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群落。而大芬村油画村一开始就在深圳整体浓重的商业氛围中诞生,一位油画商人黄江因无法承受关内的高房价把自己的油画工厂迁入了还处在蛮荒待开发状态的大芬村,大批洗脚上岸的农民可以拿起画笔,厂里的打工仔也可在画布前任意涂抹,油画于他们而言就是商品,就是产业。所以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当雄心勃勃欲“文化立市”的深圳有关文化主管部门及大芬村管理者意识到这一点,妄图采取一系列举措强调知识产权鼓励原创、倒逼画工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转型升级时,大芬村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经过了野蛮生长的十年,山寨临摹已经成了大芬油画村的文化胎记,难以抹除。
几经周折,上官致远带着林思思找到了大芬村。
“大芬,这个名字有点意思,会让人联想到达芬奇。”林思思一进村就说。
让上官致远感到欣喜的是,政府已经开始改造环境了,许多破烂不堪的旧围老屋业已拆除,而有保留价值的像洪邬两姓宗祠等建筑已列入保护维修的范畴。
虽然,这里看上去还是一个村庄的模样,但明显比原来整洁多了。许多房屋跟前放了夏威夷景观竹、富贵树,巴西木、水瓜栗等盆栽,似乎比原来多了点艺术的情调。
大芬只是一个不足0.4平方公里的家围村,大芬老围分为东西两部分,各有六七条巷子。上官致远和林思思一口气把不大的村子逛了一遍,村子里经营油画的门店大约有100多家,感觉那种油画艺术产业氛围浓郁不少。村里好多留着长发的人,一看那神情和装扮,就能猜出那都是画画的人,虽然彼此并不熟悉,偶有闲暇也会交流画技。听村里的画师说,这一阵子香港画商直接来村里下单,订单多到做不完。
“这个地方真安静,是个画画的地方!”林思思一边走一边看店门口的油画,
几乎许多门店都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在满村静谧中,就只有电台声。
“是不是很有感触?要不写往篇报道也行啊?”上官致远看到林思思已经把外套脱下搭在手上,南方的气候还是比较温暖,让她有点不适应。
“我也就一小报记者,这不是我的领地,写出来了怕是没地方发表。”林思思这时停下来看一幅油画,“除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比较多见,再就是梵高的画作……都是临摹的油画。”
“哦,是的,这是梵高的《鸢尾花》。”上官致远对油画略知一二,这幅画蓝色为基调,又以暖色作对比,显得色彩异常丰富,整齐排列的花朵有一种韵律美,但扭曲的花姿展示了大自然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鸢尾花作为后来世界十大最贵的画作之一,在19八八年卖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可穷困潦倒的梵高在世的37年却只卖出一幅画。
梵高虽然是荷兰人,但是他长年生活在法国,五月开花的鸢尾花是法国的国花,法国人把它看着自由和光明的像征。这幅画是不是寓意贫穷困顿的梵高本人对光明和自由热烈向往的狂热追求,我们不得而知。
“原来,这家是专门临摹梵高画作的,我们进去看看吧。”林思思目光落在画店门口的一牌子:专画梵高。这是一家名叫樱之花的画廊,门口放着几盆华灰莉、龟背竹之类的盆栽,一棵硕大的常春藤攀爬到了二楼,藤蔓低垂,绿意浓浓,楼下的店主正在里面专心作画,里面还有几个学徒模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