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日至今,北方一直无雨,田里干旱,只怕今年粮食要绝产。京郊等地因着抢水已经引发了几起械斗,百姓多有伤亡,可是徐大人以及张首辅等人不想着怎样引水救灾,反而一再上书请皇上先立储,实在是荒唐。”
如今朝中因着立储之事,争议颇大,就连太后寿辰那日也提起此事,但被皇上搪塞了过去。
朝中之事,明蓁这些日子也听说了不少,对于立储之事也颇为疑惑。
“朝中许多事,据说皇上都颇尊重太后的意见,为何立储之事,皇上却并不按照太后的心思办?”
姚思礼在朝为官多年,虽受过奸臣排挤,但心中还是忠君的。他自然而然地先体谅皇上的不易。
“圣上是至孝之人,所以诸事都会与张太后商议。但立储之事关系到天下臣民,皇上还是圣明的,不会愿意看到张氏一党一手遮天。”
任谁都知道张太后的心思肯定是想立张贵妃所出的六皇子为太子,但这样一来,张家的势力更无人能抵挡了。
陈霖淮却对皇上没有尊崇,他冷笑道:“我看未必,当今怕是唯恐立六皇子为太子后,太后又要垂帘听政了。”
“霖淮慎言!”姚思礼眉头轻蹙,对他担忧不已。
“你如今在金吾卫当差,时常便会面圣,有时也需要和宫中之人打交道,若是一朝不慎,怕是会引来祸端。”
陈霖淮自然是明白这些的,“岳父教导的是,我定会小心的。”
周氏见姚思礼这般严肃,不免有些恼他:“霖淮也只是在家中和我们念叨几句又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你这个岳父还会出去乱说不成?再说了,皇上若真的是圣明,这朝中便没有那么多贪官污吏了,你也不用整日为了户部的亏空发愁。”
姚思礼被周氏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得低声讨饶。
“夫人……”
明蓁和陈霖淮相视一笑,都忙低头装作不知。
明蓁明白母亲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心疼父亲。自从回京之后,父亲在户部虽只是个小小的主事,但因为户部做事的人少,各部处处都来讨要银子,父亲便一心扑在公事上,这些日子甚是辛苦。
唯恐再触怒周氏,姚思礼赶忙转移话题,问起陈霖淮关于三皇子的事。
“景王殿下如今是怎么打算的?”
三皇子虽早已封藩,但立储之事也是和他相关的。自年前入京以来景王一直很是低调,并不与朝臣来往,在众臣眼中一副无欲无求的模样。
太后寿辰之日,景王表现更是中规中矩,所呈贺礼毫无新意,更像是循例而为。太后的面上很是不悦,朝臣看在眼中,不少人便更不敢与他相交。
但对于陈霖淮,景王甚是关心。明面上,两人并无什么交往,但是私下里,景王为了陈霖淮能在金吾卫立足,给了他不少帮助。
金吾卫中不少将领多是世袭的官职,素来眼高于顶,排斥外人。景王将不少将领的喜好秉性,都打探清楚,一一告知陈霖淮,即便是这些年安插在金吾卫中的人手也并不避讳陈霖淮知道。
如今陈霖淮虽刚入金吾卫不久,便已有了一些威信,这其中也少不了景王的暗中相助。
“景王原本打算太后寿辰过后便返回平州,但是皇上却不知何故并不开口让他离开。殿下也在忧心今年的旱情,怕因此引起什么变故。如今便也改了主意,准备留在京中以做应对。”
姚思礼听了不免有些忧心,“这样一来,怕是张首辅要提防景王了。”
陈霖淮冷笑:“就是要让他们乱了阵脚才好呢!”
当初武会试之时,陈霖淮的马被人动了手脚,景王私下里曾经查过,一些蛛丝马迹表明是兵部之人所为。
陈霖淮在会试之前默默无闻,也只是在台县和杨家有些矛盾,再一个便是来京的路上撞见了张家小姐私放逃犯之事,这些都是和张家有关。
张德贤虽因为腿伤在家中休养,但他当年一直执掌兵部,如今的兵部侍郎,景王的岳父叶大人也是张德贤一手提拔的。
这么看下来,暗害陈霖淮之事,只能是张德贤吩咐的。
得知了此事,陈霖淮便更不在意身份是否暴露了。张家人阴狠毒辣,想要害人跟本就不需要理由,既是这样,他总不能一直坐以待毙。
姚思礼想了想,也觉得是。景王若是有意大位,总要博得群臣的认可。留在京中,也正好可以让大家对他多些了解。
正如他二人所想的那般,景王在太后寿辰之后,并不曾返回封地,不少人便坐不住了。
四皇子最是心焦,太后寿辰之日,他献上的寿礼都是精心准备的,一篇贺寿词赋更是让太后对他令眼相看。
可是,皇上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表示,只是给了他一些赏赐便没有了下文。
四皇子还注意到,即便是景王的寿礼并不让太后满意,皇上也不曾生气,甚至对着景王依旧是和颜悦色。
四皇子不安起来,他还记得幼时皇上一直都是偏宠景王的,若不是盛家出事,如今的太子之位怕是早就落到景王头上了。
四皇子思来想去,还是去了皇后宫中请安。他知道皇后每日晨起礼佛,特意选了时辰过去,没料到刚踏入宫门便遇到了急匆匆要出门的张柔嘉。
四皇子心中一喜,忙上前打招呼:“柔嘉妹妹,真是巧,你也是来看望母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