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收割机的主体右侧是一个可旋转的收割装置,由轴承和一些锋利的刀片组成,没有电的情况下,要靠畜力或者人力才带动机器前进才会自己转动。
被收割的作物会通过传送装置送到收割机左侧,然后被一堆堆的“吐”到左边的田埂上,需要有人专门负责将这些收割好的作物捡起捆扎,再送到麦场上。
谢思染自己做的收割机因为零件都用的是优质,且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用到现代化机器,成品出货率快,演示时收割作物的效率也不错。
然而以虚朝那边的情况看,能有一半的效率就算不错,但也说不准,毕竟永远不要小瞧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人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良版简直太正常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谢思染先播放了三天同样的收割机教程,之后考虑到冬天快要到了,她决定教虚朝那边的人盘炕的技巧,以及该如何用线织毛衣。
纺线的技巧用不着谢思染教,虚朝大部分的女人都多少懂一些,尤其是生活在边城的人民,他们是最常接触到羊毛的人群之一。
谢思染还专门向自己熟悉的虚朝人询问过他们是否已经有织毛衣的技术,她自己这边的话大概在19世纪末才出现在民间,不清楚在另一条时间线的虚朝是什么情况。
结果得到的反馈是没有,他们很好奇毛衣是个什么东西,谢思染就将自己的毛衣和毛外套拿了两件出来,给他们做展示。
“我这些都是机器织出来的,现在的人很少愿意自己动手织毛衣,但也有人继续保留了这种爱好,我愿称之为手工达人。”
谢思染自己是不行的,她可以顺利切割材料模块,却不能拿起针缝个东西,前者做得有多行云流水、赏心悦目,后者就能做得多么磕磕绊绊、惨不忍睹。
她将之归结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也的确没有什么需要谢思染动针才能完成的工作,所以这项技能对她、以及许许多多的现代人而言并非必备,会不会都无所谓。
但是虚朝人则不一样,富人就不提了,自有好皮子做的衣服可穿,好炭可烧,上层阶级以裹着狐裘坐亭子里赏雪喝酒为雅事。
普通人就比较惨了,好点的人家也有些兔皮狗皮之类的将就,或者往衣服里塞一些填充物来增加保暖度,棉花就别想了,虚朝那边还没怎么发现过。
如果有毛衣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能帮着穷人御寒,哪怕不用羊毛用麻线去织呢,弄厚实点总会有点用。
等编织技术熟练了,形制和花样增多,将这当一项产业经营也可以,算是为虚朝人提供了一项新营生。
而且会织毛衣了,毛裤还远吗?会织手套了,帽子围巾还远吗?再来两双厚实的毛袜子,以及一件把自己裹起来的毛外套,寒冷的冬天总会比往年会好熬一些。
谢思染自己不会织毛衣,但不要紧啊,网上那么多新手教程呢,她选一些通俗易懂的放呗,先从平针开始,再慢慢加上其他的花样,就跟之前的收割机一样,都是网授课程,就看谁学得比较快了。
战争在继续,每天都有新的伤亡,但不能因此后方就什么都不做了,再艰难的日子也要尽量活下去,不管在哪个世界哪个朝代,这大概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第43章 ??陈留和体运村
王赵氏到陈留已经有半个月了, 最初的忐忑不安之后,她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她家本来就没什么钱,卖田卖屋得来的钱大部分都花在路上, 以及贿赂门官出城——早些时候她还有些心疼花了那许多, 现在却只剩下了庆幸。
“听说了没,那边派人接管了县城,县令一家子都死了, 说是什么通敌叛国的罪过, 唉,这么想想,他也怪不容易的。”
“哼, 你还同情他, 若非他不作为, 我们之前的日子怎么可能那么苦,你是外地来的不清楚,我可是本地人,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谁愿意背井离乡啊。”
“幸亏咱们跑得快,现在都没人能过来了,哎……这要打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他得来的皇位不正,有这种结果是必然的, 哼,早点退位让出来或许没这么多天灾人祸。”
“嘘——你不要命了!”
“怕什么, 咱们又不归他管!”
“这倒也是……不说了,坊门开了, 上工去。”
……
陈留这边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 建立了里坊制, 无特殊情况坊门都是每日定点开放,只用于居住,内有零星的酒馆饭铺用来方便大家生活,若是想买更多的,需得开了坊门后到东西市去买。
王赵氏做工的地方在南城附近,那是一家新建的作坊,专门织毛衣用的,招的都是女工,既可以领了材料回家去做,也留在作坊里,待到晚间下工的时候再走。
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留在作坊里的,南方空气湿冷,织毛衣又要手上灵巧,不好把屋子弄得太冷,所以东家给专门盘了火炕,烧得一屋子都暖暖和和的。
若是领了材料回家做,取暖就得用自家的柴火,不然就得冻着,这账好算得很,除非家里有离不开人的,不然谁也不愿意走。
况且留在作坊里,彼此间还能说说话,总比一个人埋头干活要热闹,尤其是像王赵氏这样初来乍到的,恨不得跟同个里坊里的邻居多熟络一些,也好日后能帮衬着照应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