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怎么下田就能把田给种完,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行。”元锦被她逗笑。
木头做的秧盘不怎么好清洗,厚度也高,优点是能用很多年。如果能推广开,再增加土地的肥力、驱虫,就算品种一般产量应该也能提升不少。
杂交水稻她是不搞了,不懂这方面的技术,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
水田种完,元锦带着自己的豆子播种机,现场给曲如云他们演示了下,大家纷纷上手。
“阿姐,这个东西太好用了。”曲如云推着播种机,眉飞色舞,“还不累人。”
一次五行,一个人就能很轻松的播种盖土。
“我准备让木工师父做这些农具卖。”元锦回头往缙国的方向看,“缙国的土地大多松软,用这样的工具很合适。”
这个结构很简单,控制豆子数量的出口,人力扳动,从竹筒内落下来的豆子,每次两到四粒不会太多。
“阿姐生财有道。”曲如云笑着打趣,“织布坊到下月建完,纺出来的布也能卖银子。”
元锦笑着点头。
登城一切走向正轨,百姓对新的律法接受良好,城内经过改建面貌一新。
进入八月,请木工做的风力水车送到,安装好之后大大解决了水田缺水,粮食减产的问题。
元锦让工匠按照水渠和溪流的大小,又定制了一批,准备送到下面的村镇。
登城守备的营房建设完成,将士们住进营房,训练的热情明显提升。
这边诸事慢慢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元锦开始将重心放到兴城。
两城之间通商后,登城的一切都被兴城百姓羡慕。
元锦进入兴城后,将之前分完以开荒耕种后剩下的土地,进行再分配,并划定林地的区域。
现在社会哪怕交通和资讯高速发展,新闻不报道,普通老百姓也未必知晓省内都有那些区、县,发生了什么。
古代交通和通讯都极为落后,县与县之间的讯息传递,但凡有心就能控制住。
且这个时代的百姓,大多不识字,有饭吃有地种就不会多想别的。
兴城完成人口登记、户籍登记后,原先没分到土地的百姓终于分到土地,拿到府衙给的地契,元锦的名声随之传开。
人人都知晓登城城主是对百姓极好。
未免赵英武那边暗中积蓄力量给自己插刀,元锦花几天时间,自制了一支‘钢笔’。用简体字参照社会主义下的官员体系、民生体系、律法体系,用一个月写了一本《新国策》,做旧后带去驻军大营见赵英武。
“这是你在来兴城的路上捡到的?”赵英武翻开手中的《新国策》,一边称奇一边琢磨里头自己不认识的字,思绪复杂。
女儿在登城和兴城做的一切他略有耳闻,难道这就是天命所授?
这本奇书当中所讲的政策、律法、民生,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男女同工同酬、都可读书做官、做学问,各种水渠的布置、取水装置的安装,各种新式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