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贾志春又早早的去了黄家豆腐坊。没着急拿豆腐,倒是先担了两桶滚烫的豆汁儿。豆腐坊的豆汁儿不值钱,镇上的人家喜欢打豆汁儿喝,一瓦罐才一文钱。
贾志春挑了豆汁儿沿着大道走,一个村一个村的转悠,早上热气腾腾的豆汁儿,喜欢的孩子多,家境富余些的人家,就给孩子一文钱或者一二两豆子,打些豆汁儿喝。乡下能舍得喝豆汁儿的人家不多,耐不住贾志春脚程快,转了好几个村子,两桶豆汁儿就见了底。
贾志春欢欢喜喜的家去,这些豆汁儿其实是两斤豆子换回来的,两桶豆汁儿卖出去,估计得有四五斤的豆子了,褡裢里还塞了几个大钱。一早上的豆汁儿买卖确实划得来。
喝了两碗野菜玉米糊糊,贾志春又啃了两块葱油饼才算是缓过劲儿了。
“我看这豆汁儿的生意能做,赚的不少!我看不见得比豆腐挣得少!”贾志春来了劲头。
吃过早饭顾不上休息,贾志春又担着扁担出了门,还有一板豆腐没拿呢!贾志春恨不得奔着去豆腐坊了——到了晌午豆腐还没卖掉的话,太阳底下解了冻的泥路上,就该泥泞不堪了。别说担着担子,就是空手走,也得打滑。
这天豆腐倒是卖的比第一天好,回到何家村的时候,担子里的豆腐还剩下一半儿了。村里家家户户昨日都吃上了贾志春送的豆腐,不少人家觉得不好意思,拿了豆子来换了豆腐。
“我娘说了,志春哥卖的豆腐不比镇上贵。咱们以后要买豆腐,就提前一天跟志春哥说了,给咱留一块,省的跑那么远的路!”银花拿着汤碗来换豆腐,数了八个大钱给香秀。
香秀看着越来越空的豆腐板儿,弯眉一笑,“那敢情好!肯定给你留块大的!”
第二天的豆腐卖得好,贾志春一扫之前的颓靡,一下子又自信起来。这次捧场的人多,豆腐才卖的多,但是也像银花说的,就是因为豆腐价一个样,自己跑到镇上去买,不如就在村里买。
以后的豆腐生意只会越来越好!
☆、第23章
等到开了春,河面的冰都化了,到桃林里水井边洗衣服的人就渐渐少了。河边的茅草爆出来,芦苇也渐渐发了绿芽。村里的小河边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
贾志春卖完了最后一块豆腐,就往村里张木匠家去了。贾志春前几日在张木匠家定了一辆平板车。
贾志春的豆腐生意慢慢的稳定了,每天一板豆腐卖出去是妥妥的。所以,打算打一辆平板车,早上把豆汁儿跟豆腐一块儿拉到村里卖,省的每天往镇上跑两趟了。
张木匠是村里唯一的木匠,大家平时有什么木工活儿,都找张木匠做。张木匠的儿子张小木匠如今二十来岁,也出师了,父子俩干活儿又快又好,十里八村都十分出名。张小木匠凭这手艺,娶回了汪管事的女儿汪小平。
平板车用的木材是贾志春在后山砍来的杨树,剥了树皮,刨平了板子才送到张家去。张木匠父子俩忙活了几天做出来的平板车,结实耐用,边边角角的地方也磨平了,省的磨手。贾志春付了一百五十个大钱的工钱,卸了扁担,把豆腐板儿搁平板车上,欢欢喜喜的推回家去了。
香秀的肚子还没显怀,二奶奶每天看着,也不敢做什么重活儿,只盯着针线簸箕纳鞋底——贾志春自从开始卖豆腐,布鞋就特别费。
“志春,你赶紧找人盖猪圈吧,开春了,得去抓猪啦!我娘说长生哥家的猪仔不错,一头小猪仔才两百个大钱。”香秀心心念念想要养猪,从年前惦记到年后。谁家母猪生了小猪仔都要凑过去看看,这不,何长生家的老母猪下了窝,香秀就看上人家的小猪仔了。看到贾志春回来了,忙不迭的叨叨两句。
二奶奶失笑,“你这孩子,这么着急?长生家的母猪昨儿个才下窝,你现在抓回来也养不活。好歹要母猪喂个把月的奶,那小猪仔才能抓呢!”
贾志春忙着卖豆腐捡豆子,后院的地基倒是打好了,想夯土墙却一直不得空。
“先别惦记那猪圈的事儿了,看看咱家的平板车。”
因为是卖豆腐的平板车,比村里一般的平板车要短小一点,也轻巧一点。两边的轮子镶了铁皮,十分结实。板子铺的密实,两边还做了栏杆,正好放上豆腐板儿,还不容易滑下来。
“嘿,这车好!我来试试!”香秀丢了手上的针线,推了平板车在院子里绕了一圈儿又一圈儿。“这车稳当,豆腐板儿放上去绝对没问题!”
“别推了,小心晕了。”
贾志春喝了碗水,坐在门口歇力,寻思着,这几日就找人把后院的猪圈盖好了。
“香秀,你说,盖猪圈的事儿就找你爹帮忙,好不好?”贾志春思量来思量去,卖豆腐的事儿不能断,还是要麻烦老丈人帮着照看两天。
“我爹啊?”香秀挠挠头,簇黑的眉头皱了皱眉,有些为难。香秀虽是何老三的亲闺女,但是何老三每回看到香秀就劲儿劲儿的,现在对贾志春倒是有几分好颜色。
“要不让你去吧,我爹稀罕你,不稀罕我!”香秀想起来还有些委屈,甭管闺女儿子,还是自家的好啊,爹怎么胳膊肘儿还带往外拐呢!
“成啊,吃了午饭我去看看。”
贾志春没有香秀那么怕何老三,翁婿俩在城里打短工的时候一个锅吃饭,一个窝睡觉,两人是交心的。再说了,贾志春有眼色,平常老丈人有什么事儿,颠儿颠儿的就去帮忙了。香秀娘家,从何老三一直到小中,个个都对他满意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