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背后说闲话的有,当面好心劝阻的也有。
结果张书生不但不听,还为了家里新盘的两张炕,硬是花钱购入了大量柴火。
这下子,四邻八舍的叹息声就更多了。
张书生承受不起,都有些羞愧起来。
谁知这一日大雪忽下,张家的炕一经烧起,顿时便是温暖满室。
早有好事者见张家烟囱在饭点后还冒了一段时间的烟,就踩着雪冒着寒,窜进了张家门。
问:“你家真烧炕了?也不怕废柴禾!”
又说:“哟,怎么这么暖和?”
可不是暖和?
比起许多人家里烟熏火燎的一盆炭,简直不知暖和多少倍呢?
再一看,张家老夫妻连着张大郎三个一起窝在炕上,老汉埋头做木雕,老大娘拈着针线缝衣裳,张大郎则又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可别提有多惬意了!
邻居又是惊讶又是羡慕,无话可说,只得逮着柴火问:“你们这柴烧的,要费多少钱?”
城里毕竟不比乡下,也没个打柴的地方,要用柴一般都只能买。冬日里的柴火还格外贵些呢,这回还下雪了,柴火必定会更贵。
说到这里,张书生有话说。
他格外兴奋道:“不费钱不费钱!一日三餐,烧饭烧水时稍稍多加一把柴,使这火候再烧得略微足一些,旁的时候便不必再添柴去烧了,这炕,能暖上一整日呢!”
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不,是真有这样的好东西!
四邻验证了张书生的说法,顿时沸腾起来。
有那大方有决断的,立即拍板:“好东西!咱家也造一个!”
怎么造?
这东西,一般的瓦匠还真造不出来。
至于张家的是怎么来了?
前头不是说了嘛,张书生看话本子,自己折腾着照着话本描述,自己造的!
嚯,这下可有意思了。
读书读不出功名的张书生,硬是以另一种方式,在继善坊火了。
他带着几个请来打下手的泥瓦匠,硬是靠着话本里研究出来的方法,在四邻八舍干起了盘炕的活计。
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读书的作用,最后还靠这个大赚了一笔。
当然,这是后话不提。